自从上了一年级,儿子跟我们俩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儿子妈也是一个教师,当然也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她执教的公开课在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在儿子的教育上,我俩真是费尽心机,耗费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在儿子身上,却收效甚微。数学上,他计算错误比比皆是,英语上,每次考试始终有一些不该错的错误,语文上,尽管知识面很广,阅读量极大,但在分析材料上却时常丢分。
遇到这种状况后,我俩的反应是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儿子的学习上。于是,我总是想法设法,推掉自己的许多事情来陪同儿子做作业,结果,依然了无改观。相反,战争的状态越演越烈。终于有一天,因为他拒绝改正某个作业错误,我把儿子压在床上打他屁股时,他在我身下一边哭泣,一边吼道:“你打吧,打死我好了!”我如遭雷击,手停了下来,心里惊道:“以后再也不能打他了。”
平时为人处世尚算温文尔雅的我,为什么变得这样暴躁呢?而那个总是在旁边提醒我要冷静要耐心的她,她自己在辅导儿子作业的时候,却也时常对着儿子大呼小叫。上帝啊,我们究竟怎么了?儿子不在的时候,我俩相对叹息,为什么我俩从小学开始就学习成绩优异,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而为什么儿子这样浑浑噩噩呢?如此不求上进呢?难道遗传出了差错?
问题当然出在我俩身上。
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包括成人,学习成绩取决于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因素,其中,学习动机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学习动机解决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会迎刃而解。我小时候为什么成绩优异?那是因为我家境贫困,知道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建立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反观儿子,他并不是没有学习动机,他对课外知识的痴迷有时让我吃惊,有一天我看他津津有味地读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问他一些东西,他竟说得头头是道。但遗憾的是,他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动机并不强。
而事实上,课本知识的学习动机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课本知识的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学习成绩,并且与自信心的发展、上进心的培育以及自我约束力紧密相连。我对考试分数并不是太在意,但对后三者的发展却十分重视。从大量统计案例来看,成绩好的学生毕业后,一般要比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更易获得较高的收入和高质量的生活,尽管人们可以提出许多额外的案例。
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通俗来说,就是“我要学”。内部动机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一个孩子一旦具备强烈的内部动机,根本不需要家长费神费力。曾经生活圈中遇到过一个孩子,他的父母整天打麻将,他就在麻将桌边上做做作业,最后考了全市第一名。有专家说内部动机源于兴趣、好胜心、能力挑战、成就感等因素。但在我看来,还应加上一条——安全感的需要。我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困,跟同龄的孩子相比,缺失太多,因此童年起就没有什么心理安全感,后来发现惟有在学习上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个好成绩,超过同龄的孩子,从而获取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我的学习动机自幼算是比较强烈的。去年起我去农村担任“第一书记”,走访村里的几户贫困群众,发现这些贫困家庭的儿童只要智商正常,无一例外地学习刻苦成绩优秀。
儿童在学习上的内部动机的培育十分困难,我甚至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根据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儿童在学习上的内部动机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第一、兴趣。兴趣是培育内部动机的最主要的方式。这方面我总算有一点成功的经验。记得儿子在上幼儿园时,我拿着识字卡片,每有一个汉字,就给他讲一个故事。当时我坚持一个原则,一旦儿子对这个汉字或者这个故事不感兴趣,我立刻停止,不作强迫。结果效果出来了,他对识字一点也不讨厌。等到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我就带他去书店去看绘本,我记得当时他读的第一本书是漫画书《少林宝贝》。拿回家,她不屑一顾地说,这是垃圾书。但我依然没有放弃,因为他看过卡通片,所以他对《少林宝贝》的内容十分熟悉,这本书就连蒙带猜地看完了,那时他才幼儿园大班。等到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就认识了许多汉字,别的孩子还在读绘本时,他就开始阅读章节书《戴小桥全传》了,时至今天,他的阅读量比同龄孩子要大得多,有些知识面甚至我们还要广。如今,只要有本书摆在他面前,他哪怕独自坐上一天也不会来烦我们。但如何引导他对课本知识建立兴趣,这是我最近极伤脑筋的问题。
第二、外部动机的转化。外部动机对于儿童包括成人的学习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部动机就是奖励,包括物质刺激。有些家长以金钱来诱使孩子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在短暂的时期内,这种物质刺激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时间一长,心理对刺激产生耐受性,激励效应消失,学习效果也随之消失。但有经验的教师或者父母可以抓住这短暂的时期,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其转化过程为:建立外部动机,强化学习习惯,获得学习效果,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自我强化形成内部动机。在转化过程中,口头表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口头表扬包括当众表扬、事后表扬、事中表扬等,口头表扬只要运用得当,要比物质刺激更为有效,在强化内部动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对口头表扬的研究要到位,这比动辄生气怒骂孩子要来得更为有效。当然,口头表扬一旦滥用,失去含金量,也就失去了有效性。
第三,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建立内部动机的又一有效途径。根据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内部动机的增强取决于自主性支持——让人感觉到不被控制,提供选择和建议,并且鼓励其负起独立选择的责任。因此,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渴望有运用自由意志来探索世界,期间,如果得到成功,则更会强化他们探索世界的意愿。同样,在学习上,也应放手让儿童进行自主管理,家长不应作过多的干扰和纠正,使其体会到学习和探索的快乐,使他们的自主意识得到充分的舒展,使学习不应成为他们所排斥、讨厌、反感的一件事情。
儿童在学习上的内部动机建立起来十分困难,而摧毁儿童在学习上的内部动机则十分简单容易。
第一,呵斥(这当然包括殴打)。以我儿子为例,本身他对于课本知识的内部动机不强,于是学习效果就不理想,恰恰我俩又是教师,自幼成绩又十分优异,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对儿子的标准要求就很高,结果期待值与现实落差很大,两人心理失衡,温文尔雅的我俩就暴躁,开始对儿子进行呵斥甚至体罚,不断刺激他产生逆反心理,于是生活中他不断以沉默、充耳不闻等行为来对我们进行消极对抗,越是消极对抗,越是激发我们的怒火,每次我按住他打他屁股,都是这种情况。恶性循环中,我所追求的内部动机越来越远。
第二,贬低。许多家长经常挂在嘴上的是“你看XX怎样优秀,你怎么就比不上人家呢?”企图来刺激儿童的好胜心,来强化内部动机。通常这种刺激是无效益的,许多儿童不但不能培养起内部动机,反而自信心因此而受到挫折。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人,他的父亲在他童年和少年时总是奚落贬低他,以至于他在婚姻和爱情上都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是很差的,能跟对方结婚已经是对方的恩赐了。事实上,以我法眼来看,他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内涵深厚,魅力四溢。
第三,过度管教。为什么许多优秀的家长却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我认为过度管教是主要原因。这与上述第一点有相通之处。优秀的家长对社会、对人生通常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一般自我感觉良好,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就十分自信,通常会以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我见过有个高知家庭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孩子每时每点被安排得妥妥贴贴。从人的天性来说,这孩子的内部动机有多强,我持怀疑态度。有段时间我教儿子英语听力,我的方法是让他每天晚饭后对着录音机读五篇课文,并不去细管他的发音。她见状就责怪我不负责任,说我不逐字逐句地去纠正他的发音。我坚持不去纠正,让他自己去模仿,自己去发现。阅读应是一种自主的行为,需要流畅的心理过程,时不时地有人来纠正或者来干扰一下,你还会对它有兴趣吗?行文至此,我想到我经常牺牲大量时间来陪伴儿子读书做作业,而他的同学F年龄比他还小,但F的父亲是机关的司机,工作繁忙,根本无暇顾及F的学习,为什么F的学习成绩、自信心、自我约束力要比儿子强得多呢?我想我的过度管教可能是主要原因。过度管教等于束缚,完全限制了内部动机的建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