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说过,每个人本性上都想求知。成年之前,我们由于体制或者是教育,似乎主动而实际上被动地接受了很多知识。相反,成年之后进入大学,我们却缺少了这种求知精神。很多人的大学生活是在游戏和逛街,甚至是睡懒觉中度过的,大学过于宽松的考核体制和毕业门槛或许是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但是求知欲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我们本质上很想求知,但是实际上没有求知,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自控力的差异导致的吗?
我觉得理想的缺失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说起理想,看不到也摸不着,但有理想的人,当你走近他,他周身散发的熠熠光辉所产生的气场,却足以打动别人,感染别人!理想的践行就是一个发现自我,认识世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有了理想,也未必能够有求知的行动,我们常常对自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无情嘲笑别人的理想,借由贬低别人而抬高自己,而这一切只不过因为我们自己做不到去脚踏实地践行理想,就像蒋雯丽演的电影《立春》,她对理想执着,却被别人边缘化且嘲笑,但可贵的是她从未妥协,她的那句“宁要甜杏一颗,不要烂桃一筐”,说出这话的勇气就值得称颂,她不仅对爱情不妥协,同样对理想不妥协。
其实求知欲被打断或者是理想无法实现,更不愿意有两个,第一个是,难以找到通往,理想的道路,第二个是毅力不足。而伊利不足的原因呢,是人的本性趋向于实现短期目标。对这种人的本性呢?我们不需要,去改变,而且一定要去适应它。我查了相关的文章,发现有两个切实可行的方法。第一个是刻意的锻炼意志力。第二个方法是,让自己的目标游戏化,可视化。
其实以上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理想是什么?首先要清清楚楚告诉自己,我这一生不能虚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里最著名的段落: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其实,我也有理想,但为什么我会感觉说出来愧疚?甚至不敢说出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为自己留后路,怕被嘲笑,这样,无形中就对自己放低了要求,抹杀了理想的火焰
好在,三十岁意识但这一点还不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