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天晚上,在网上看到一个求助帖:网友马先生无意中在儿子宿舍的柜子里,发现了一盒已经开封的安全套。瞬间如临大敌,感觉五雷轰顶,实在不该如何是好。
据了解,马先生的儿子在,一所寄宿制高中读高三,已经年满18岁。
我把这个求助帖转发给闺蜜翠芬。
翠芬是我的邻居,今年40岁,有个快要年满18岁的儿子,和别的父母相比,她属于70后一代比较新潮的一波。最近,她正张罗着给儿子办个成年礼。
信息刚发过去,她回复给我一个惊恐的表情,外加六个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汉字:“高中生!避孕套?”
临睡前翠芬打来电话:“你放心,我儿子抽屉没有那啥!”
“那啥?”我一脸问号。
“就是那啥!高中生!”翠芬急吼吼地说。
“避孕套?”突然间,我脑补了她在儿子房间翻箱倒柜的神情,笑得快要岔气了。好不容易憋着笑说,“我是想问你有和你儿子普及必要的性健康知识吗?”
“他还是个孩子,怎么能说这些?再说了,我和他爸爸哪好意思说啊。”翠芬说到。
也是,对于孩子的性教育,相当多数的家长都因为尴尬而无从开口。
翠芬家也一样。她回忆,孩子在小的时候会问“我从哪里来?”、“妈妈每个月为什么都流血”等问题。每次她都随随便便糊弄过去。
孩子再大一点,一家人一起看电视,遇见亲密镜头,往往是丈夫假装喝水,翠芬假装咳嗽,剩下儿子一个人盯着电视屏幕看。尽管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孩子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但在性知识方面,几乎是文盲。
我问翠芬孩子就不好奇吗?她说现在孩子精着呢,想知道的都上网查。
(二)
很多家长,本身对性有误解。传统的思想告诉他们,性是肮脏的,龌龊的,羞耻的。性教育是生殖教育。对孩子性教育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到时候反而一发不可收拾了。
然而,家长不和孩子谈论性话题,并不意味着孩子们不懂。他们虽然缺少性教育,但从来不缺少性教育的渠道。特别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开始对性有了好奇心,就会主动找答案。
在网络上关于性的内容90%以上,是色情图片,视频和黄色小说。孩子之间口口相传的性知是:接吻会怀孕、可乐可以避孕等等。那些你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在网络上全都是裸裸的呈现在孩子面前。
有个高二男生,从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一直很好,初二开始手淫,感觉很舒服,虽然羞于说出口,但并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大问题。初三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感冒在家休息,闲来无事上网聊天,因为网友告知手淫有很多危害,而且过多可以导致感冒。从此,他开始自责,强制控制自己,但是越控制不住。由此学习开始下滑,怎么补课都无济于事。
(三)
我们了解性,不是为了有性行为,而是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健康的性爱观念。
在中国电视是不允许播孕套广告的,而人流广告却铺天盖地。
我们最需要预防的到底是青少年的性行为,还是发生性行为后意外怀孕和传染的疾病?
报告指出,性病艾滋病逐年增加,特别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快速上升。据调查,在性病艾滋病人群中,青少年占总数的50%。
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里,女主易遥,因为母亲是做按摩工作的缘故,顾客使用了她的毛巾,致使她不幸染上性病。然而这件事却被同学广为传播,使同学们更加看不起易遥,最终导致了多个悲剧的发生。如果,易遥得的不是性病,而是其他,还会不会有类似的霸凌事件呢?
由于无知而带来的伤害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
数据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堕胎超过1300万例,大约每分钟发生25例,约是印度的两倍,其中50%是青少年,每分钟10少女进行不安全流产。这些还是官方医疗机构的统计,不包括黑诊所。
我曾经在大学性教育课看过一个纪录片。纪录片里,大多数初中毕业的女生,情窦初开,初尝禁果,因为没有相关的生理知识,不懂得避孕,最后怀孕堕胎,从此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时隔多年,我成为一名护士,在门诊时见过一个16岁女生来人流。她和我说过的一句话我仍记忆尤新,“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骨肉这么容易来,也这么容易走”。短短的几句话听了很扎心,却也直接暴露了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
(四)
2017年,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了。她留下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我不忍心再看,每个字句的背后都可以感受到一股尖锐的寒凉和心痛。
林奕含的父亲是有名的医生,母亲是也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从小她就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姑娘,是台南女中同届唯一学测满级分的高材生,曾获台湾数学科展第一名,容貌清秀,媒体称之为“漂亮满级分宝贝”。
按理说,在这样的家教环境下,父母应该是开明的,关于青春期女孩子的性教育、如何保护自己、心理上的改变怎么面对、和男性交往的问题应该会有涉及,然而并没有。
她在书里透露,她家的性教育缺失: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差异的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在她的性教育课上,父母是缺席的。所以,在她遭遇性侵后,也没有获得父母的应有的支持。母亲认为,女孩子和老师在一起,是那个女孩子自己发骚。
(五)
关于性教育,有位爸爸说得好,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每一个人都上清华北大,但是他们一定都会有性生活。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孩子,满18岁生日的时候,送给孩子两件礼物:
第一件,一辆奥迪A6跑车;
另一件,一盒避孕套。
当所有家长都难以启齿的时候,他告诉儿子要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甚至在他事业巅峰期的时候,将工作重心转向性教育。因为他知道,那些曾经读着《舒克与贝塔》的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遇到这些问题。
演员海清,在其主演的电视剧《小离别》的发布会中说到,自己会选择避孕套给即将出国的孩子作为礼物,她觉得在这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她说“我就是想,如果我的孩子到了这么大的年纪,出去我一定会给他准备,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我觉得16、7岁的孩子他都会接受的,而且我觉得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因为我觉得遮掩不说,等真的出了事,那就出大事了”。
这样的妈妈必须点赞。
(六)
安全套可以保护性行为,在生理上保护孩子,但在心理上呢,如果学不会如何去爱,两个人的相处中情感受了伤,这种心理伤害是安全套保护不了的。
在电影《完美陌生人》当中,17岁的女儿和男友约会,咨询老爸的意见。老爸不仅给女儿安全套,还还帮她瞒着妈妈。
当女儿不确定是否要去男友家过夜时,爸爸说出这样的话,不要因为对方不高兴而去他家,这不是唯一的理由,这是你人生中重要的一个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不仅是你明天和朋友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你就去做;但如果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不确定,那就忘掉他,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为这个爸爸鼓掌。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面对是否踏出第一步这个问题,都要明白这个道理。
(七)
李银河老师说,“性是人心中歧义最大的事情。” 但,性知识不是,我们的性教育不讲欲望,只讲保护。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性教育首先是社会人格的文化教育。它涉及性别、爱与生命、情感与遗传、道德与法治,它一点也不羞耻。
性是无罪的,父母并没有权力去干涉孩子对性的合理选择,他们该做的,只是向孩子灌输正确、健康的性观念。
一个孩子的能平稳健康的成长,不是靠发生以后的补救,而是融合在生活当中春风化雨的理念。
如果非要干涉孩子的选择,给孩子送上一份避孕套会是最好的礼物。
今天,收到翠芬的信息,她告诉我,成年礼给孩子准备了两份礼物,其中一份就是避孕套。
真的很想为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