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段“戴头盔买房”的小视频,很是火了一阵子。而对于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是否侵犯个人隐私,也是引发了热议。
原来,很多房地产的售楼处,都安装有类似的人脸识别系统。安装的目的就是用来区分顾客第一次到访的时间和方式。并且通过这种区分,来判断顾客的来源或者到访的渠道,从而确定该顾客的成交订单所需要支付的“佣金”或者“提成”。
之所以需要有这个区分,是房地产多分销渠道造成的。他们除了自己公司要下大力度广告宣传之外,还需要通过各种房地产交易平台和中介来帮忙推广引流。通过平台中介推广来购买的客户就是“渠道客户”。
那么,这个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的推广引流的佣金提成费用,最终肯定是由该“渠道客户”承担。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顾客购房的成本。因此,也就有了顾客的各种奇葩招数来应对,戴头盔,穿道具服,戴墨镜,等等。毕竟几十万对于普通家庭不是个小数目,谁愿意跟钱过不去。
这让我们不禁感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真是太强大。再不是以前只要嘴皮子溜,跟客户套套近乎,就能推销产品的时代。
生活中所面对的任何一次小小的营销,都极有可能是通过大数据,挖掘出你上三代下三代,综合计算之后的套路化推销。可以说是,对你综合分析后的专属方案。
时代在进步,商家要销售思路与时俱进,随时转变,依托大数据才能够更精准科学地实现销售。“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那些不懂变通的商家,注定会逐步被时代淘汰掉。
这些大数据对商家是很有利的,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大数据是否过度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是否既出卖了消费者的隐私,又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难道作为消费者,只能以“戴头盔”这种方式来维护自身利益,保护个人隐私。
除了房地产,还有很多销售平台同样存在大数据杀熟问题。就比如一年一度异常火爆的“双十一”,很多人反应,老帐号优惠力度很小,但是新注册账号价格优惠异常。
这让很多老顾客心理不是滋味,自己作为多年VIP,SVIP,在你的平台消费那么多,不但享受不到特殊待遇,反倒成了放心宰割对象,那自己岂不成了冤大头。所以,越来越多人感觉网络平台购物体验越来越差。
更有甚者,比如你经常买平民品牌,几乎没有买过奢侈品,那么大数据很可能判定你为“屌丝”。那么,如果这时你去买某大牌,大数据觉得给你发真货你也不一定认得,很可能就被无良商家利用,默认发来赝品。
还有传言说,频繁退货的人,可能被判定为较挑剔客户,商家发货就会格外“精心照顾”。反倒那些表现良好,退货少的客户,被大数据默认为接受度高,需求少,引起无良商家的怠慢。
当然,这只是大数据时代的小小弊端。科技要进步,就得有新思路,新办法。“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时代要进步,就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只是进步的同时,摒弃那些不好部分,充分发挥好的部分,将优势扩大,劣势缩小,才是发展高科技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