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做好了,儿子洗手吃饭。”
“关上音箱,儿子吃饭啦!”
第一种是妈妈常说的,儿子一蹦一跳地去洗手吃饭。
第二种是爸爸常说的,儿子使劲赖着音箱不动,一直等到爸爸吆喝好几遍,儿子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关掉音箱,到了饭桌上还要跟爸爸摆张生气的脸。
以前有种迷之自信,以为儿子跟妈妈最亲,所以爸爸的话儿子放在了第二位。今天上了课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有缘由!
试想一下,21世纪,如果一个成人跟你说“关上音箱!”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可能会默默抬头白一眼,然后心里来一句“你谁啊?”21世纪最不缺的就是不顺服的人。更何况是四岁以上刚刚有了主观意识,凡事都想做主,又有些叛逆的小孩子。记得在一本教育类书上看到,家长在实行任何教育方法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把孩子当个人来对待。
记得这学期一开始我的语言老师不停地在提醒我,无论你是说,是写,首先你要表达什么?然后再是支持你这个表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当时对我猛然一惊,很多时候我们对闺蜜和朋友去吐槽对一些人的看法的时候会讲他怎样怎样?他发生了什么事让我觉得这人怎样怎样,或者我们说要买一样东西,我们要买他,是因为怎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讲理由的。可是,我们在对待孩子,或者是家人关系时,经常会少了理由的阐述,也许内心会认为即使你不说,对方也会懂,但是很多时候没有理由的阐述就变成了有情绪的命令、责备。
理由很重要,语气语调更重要!很久以前读一本书《销售就是搞定人》,里面提到一个人的语气语调会占你说话可信度的80%以上,我的理解是,一个人说话的内容给对方的影响必须要配合语气语调。还记得一个朋友跟我分享,她的孩子说害怕怪兽,她想起她训孩子的时候脸上狰狞的表情就是个怪兽,她内疚自己给孩子一张怪兽的脸。所以我们在教导孩子的时候,如果妈妈的情绪没有控制好,语气语调又很高昂,这时候你教导的内容孩子已经都看不到了。
我的猪队友以前提醒我,教导孩子时一定要保持平静而坚定,虽然很多时候他自己也做不到,但理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今天老师提到了一个词--温暖而坚定,好吧,是两个词!那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句话:阿德勒说:一起烦恼皆源自于人际关系。大师都说了,人际关系不好搞,此刻这三个词恰好可以用:平静、温暖而坚定。我认为不论是亲子关系,原生家庭,社会关系,如果能做到这三点,那真的是不得了!
父母的教导目的是啥?就是以后不用教,也就是变成自己的习惯,这样海鸥才敢抖抖翅膀飞上天。刚才提到的讲理由,还有跟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时,家长不是十万个为什么的答案,而是要不断地给孩子提问题去让他学会思考,养成习惯后,即使是他独自遇到问题,也不会半夜打电话让妈妈直播西红柿炒蛋了。在提问题这方面,我承认我的猪队友更胜我一筹。课上,老师经常提到一句很高级的话“让孩子内化了家长的期望”。 灌了水的鸭子成了烤鸭,灌了一肚子指令的孩子成了机器人,要想让孩子内化家长的期望,首先亲子的关系要够亲密,来个最没成本的,那就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