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100――知行合一
(2020年5月18日11:11)
读《答友人问书》一文,全部论述了“知行合一”的相关内容。到底如何理解呢?人与人不同,理解是不一样的。
我最初见到这个词时,感觉是很清爽的,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不再释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知行合一”让人一看,就是“言行一致”的感觉,但更比“言行一致”显得文雅、有内涵。但真的细究起来,二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言行一致”的意思很明了,说的和做的一样就行了。说么做么,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和标准。这也是判定一个人人品的一个方面,如果言行一致,就会认为这种人可交,反之亦然。言行一致的人,与其交往让人放心,敢于托付一切事情,心里就是感觉踏实;言行不一的人,让人不放心,更不敢托付事情,既使不得已托付了事情,也是一百个担心,心里感觉不踏实,即使把事情办完了,也感觉那里有疏漏一样。
“知行合一”就不一样了,总是感觉有深刻的内涵。如果从表面意思理解就是,知道的和行动的是一体的,知么行么、行么也就是知的么,是一体的两个方面。听读了《答友人问书》一文,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就真的有点细思极恐了。
用《答友人问书》中的一句话就是“自来先儒皆以‘学问思辩’属‘知’,而以‘笃行’属‘行’,分明是两截事。”古人都把知和行分开来理解。我也是这样理解的,其实是不对的。如果把二者分开来理解,总认为知是指挥行的,而行则是被知指导着的行。从字面来理解是这样的,理解其实是肤浅的。
“知”和“行”之间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渗透、互相被充的。知中有行,我们的思考、想法,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行”的过程。一个好的想法是想出来的,这个想是动脑筋的过程,动字就是行的过程。而“行”中也有“知”,比如在做一件事时,做着做着感觉不对,这就是有了想法,就是知吧。就象阳明先生所写的“‘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如果光认为“知”就是“知”,“行”就是“行”,把二者分割开来,是极其错误的。阳明先生说:“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觉,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元来只是一个功夫。”
二者之间是一个整体,没有严格的界限划分。如果单理解“知”不好解释,单理解“行”也不好理解,把二者结合起来理解也不一样,意味深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