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给我发来信息,说起自己这几个月里辞职、再找工作的不顺遂。因为当时在忙,只是回了一条信息安慰他。可是,几乎在我发出信息的同时,我收到了他的另一条信息。他说,“我不该和你说这些的,你本来就很累了,我应该和你说些正能量的事的。”看完他的话,我心里很不舒服。忙完之后,我给他回了信息,“心里有事或许说出来就不会那么难受了。我很荣幸你信任我,愿意告诉我这些。”他说,“我非常不愿意把自己的负能量带给别人,我喜欢把自己阳光的一面展现给别人。”最后,我说,“每个人都需要出口去释放情绪,不要对自己太苛刻。”
从什么时刻开始,抱怨就成了负能量了?
我母亲曾经说过一句我认为很有道理的话,“‘一帆风顺’只是节日里的一句祝福而已,人一辈子哪有不经历些坎坷的。”既然挫折和失意在所难免,那么有知觉、有情感、有思想的我们怎么就不能有情绪了?如果真能做到面对一切都心如止水,要不就是已经达到佛家最高境界——“四大皆空”,要不就是早已“心如死灰”。
对于入世已深如你我的凡夫俗子而言,“四大皆空”有如夜空中的明星,我们或许心之向往,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挣脱尘世的羁绊,心无外物得道成佛。至于“心如死灰”,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我们所知道的生活》(Life As We Know It)。男女主角分手一年之后再次见面,两人旁若无人的大声争执。后来,男主走后,女主的现任男友告诉女主,“如果我妻子和我像这样争吵,我们就不会离婚了。”(“Mywife and I fighting like that, we’d still be married.”)或许对于人生也是如此。当我们不再抱怨工作的不尽人意,不再因生活的鸡零狗碎诉苦,不再为人情冷暖忍不住埋怨一番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活得通透,不再以物喜,不再以己悲。而是我们对周遭的一切早已习以为常,或是麻木了而已。当然,活得麻木不仁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可以减少“负能量”的传播,做一个无忧无虑的walkingdead(行尸走肉)。
我很少会在人前抱怨,因此还被人误以为有着超于自身年纪的泰然自若。可是,事实却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很多次我满腹苦水想找人诉说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孤身一人远在他乡,最后不得不硬生生把一肚子的苦水给自行消化了。但是,不管现在在别人看来我多么冷静淡漠,“不食人间烟火”,在朋友面前,我却也是个会抱怨、会吐槽、会哭、会笑的普通人。因为信任,因为知道对方不会觉得不耐烦,因为清楚不会给对方造成负担,我可以毫无顾忌的在朋友面前大吐苦水,对方也会“不甘示弱”的尽情吐槽。
我说,“这次回家又被老妈叨叨结婚的事了。”
对方一脸不以为然,“每次回家,我爸都会问我,‘你都这把年纪了,你确定还会有人要你?’”
于是,我都不好意思再说自己被逼婚了。
我说,“工作繁杂,什么事都得做。”
朋友极其淡定的咽下嘴里的食物,“我昨天七点出门,开车送领导下乡,全程两小时的山路,一路胆战心惊。后来,参加了两场应酬,端茶送水,招呼领导,还得照顾喝多了的同事。晚上十点,载着一车醉醺醺的同事,一路颠簸回到市区,还得一一把他们送回家。我回到家,累得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直接倒头睡下。”
瞬间,我内心的苦闷消失殆尽。
这个画面让我想到了《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为进华府,和身患肺痨、全家一夜暴毙的穷酸书生比惨的那个桥段。我们和朋友“比惨”自然不是为了博人同情,而是,在倾诉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慢慢明白,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人意。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在尽力让自己活得更好。我觉得“比惨”和“晒幸福”有异曲同工之妙。“晒幸福”旨在与旁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让幸福翻倍;而“比惨”却是把我们心中的苦闷进行排解,让痛苦减半。
当然,我并不是说抱怨一定是好,只是一味把抱怨视为负能量确实有失公正。适当的抱怨、适时的吐槽、适量的叨叨其实无伤大雅。只是满腹牢骚就得另当别论了。毕竟,凡事都得有个度,就算是心灵鸡汤,喝多了也会腻的,更何况张口闭口就是“人生颠沛”、“生活琐碎”、“情感坎坷”、“人情淡漠”,也难怪别人对这样的人避之不及了,这分明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行走的负能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