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有一个憨厚形象的老好人一直都被大家忽视了,因为他的老实,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在诸葛亮那么多精彩的谋划中,鲁肃只是个陪衬,说白了也就是一个酱油角色,那在历史中鲁肃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东吴能够崛起,离不开这位老好人,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谨慎的规划为东吴铺画了一条路,最终让东吴能分一杯天下的羮。鲁肃的这份贡献不单是比他位高权重的吕蒙和陆逊比不了,就连当时名声大作的周瑜都要赞他一句。那么鲁肃对东吴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呢。
当年还在居巢打拼的穷到没饭吃的周瑜,听说鲁肃家里有粮,就厚着脸皮来借。原本以为肯定会吃闭门羹,没想到鲁肃直接不假思索,把家里三千石的粮食全部赠送给了周瑜。当时鲁肃看中了周瑜的才学,将来必能成大事。也是因为这件事,这两位军事家成为了一生挚友。
后来在周瑜强烈的邀请下,鲁肃投到了孙权帐下。当时在东吴这个团体里,比起周瑜等人鲁肃是绝对的新人一个,但是凭着自己的才能后来居上,成了孙权身边不能少的一位谋士,能有这样的结果离不开鲁肃睿智的眼光。
当时孙权只是一个诸侯,地盘小的可怜,很多手下的名门大夫都是随时准备离开的态度。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孙权自己都不清楚,连张昭他们也是不清不楚。当时鲁肃说了一句话,给了一个孙权明确的目标:汉朝是复兴不了的,曹操也没有办法能除掉,只有现在先稳住江东再占领荆州,才能有开国的功业。孙家占领江东三代,从鲁肃的这句话开始,东吴才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
虽然在汉室复兴的问题上,鲁肃跟诸葛亮的看法不同,但是在天下格局走向上,两人是英雄所见略同了。也是因为想法略同,鲁肃在江东总部间接的成了孙刘联盟的发起人。在赤壁战前也是鲁肃在两边说和,最终才有了双方联合抗曹的局面。虽然在电视剧里把这个功劳都算在了诸葛亮身上,但是在史书的蓝本里记载着,刘备跟孙权并肩联手,全是鲁肃的想法和谋略。就凭这句话,在当时鲁肃也算得上是位列前茅的谋略家了。
很多人都觉得鲁肃是个弱不禁风的文弱书生形象,其实在历史上鲁肃是文武双全,不光谋略过人还有一身精湛的武艺。虽然鲁肃没有指挥过重大的战役,但是东吴精锐的军队是鲁肃一手打造的。
提起单刀赴会大家都会想到关羽,其实在史书上记载单刀赴会的人是鲁肃。周瑜去世后,鲁肃成了孙权身边最重要的谋士,统领大军。孙权向刘备要回荆州的时候刘备不还,双方都是一碰就要炸的态度,就在马上要开战的时候,鲁肃为了维护两人关系决定当面跟关羽沟通。在鲁肃一番简单明了的分析后,关羽放下戒备,缓和了一触即燃的局势。随后孙权跟刘备商量平分荆州,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肃的大智大勇。而在罗贯中先生笔下,为了衬托关羽正义的英雄气概,说鲁肃如痴似呆。让人们忘了真正历史上的单刀赴会主角是哪位了。
所以在东吴崛起的初期,鲁肃不但给出了发展路线,还用自己灵活的外交思维,帮助东吴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发展。后来孙权能要回荆州也都是靠鲁肃的用心经营,如果没有鲁肃,赤壁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东吴也不能在江东有如此稳固的地位,他的一些决策有了三分天下的事实。
鲁肃是不可多得的一位人才,他谦逊识人,为了心中大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东吴时张昭多次质疑鲁肃的品行,并且在孙权面前故意诋毁他,幸好孙权慧眼不理张昭,对鲁肃越来越器重才有鲁肃为孙权拼命谋划。很多人都看不上鲁肃的忠厚,但鲁肃其实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虽然在三国里孔明的光芒太胜,显得鲁肃暗淡无光了,但是他高明的谋略在他的助攻面前表现的淋漓尽致就足够了。
所以,像鲁肃这么胸怀大志、大智大勇并且有影响力的人,应该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仰。鲁肃作为东吴四大将,一点也不逊色于任何人,绝对不是电视剧中那个平庸的长者形象,其实鲁肃是一位很优秀的人物,他只是性格平淡不露锋芒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