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若能悟透便不再痛苦。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把人痛苦的源头归根于事或人本身,也就是诱因,但事实并非如此。当事件发生时,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思考。也就是说,使我们“痛苦”的直接因素是我们对诱发性事件的思考。
实际上不是人和事把我们耍的团团转。似乎这些人和事本身控制了我们,但事实上是我们对这些人和事的思考和反应决定了我们心情的好坏,决定了我们对具体情况做出的反应。我们自己成了始作俑者。
这里有三种我们常常会陷入其中的病态的思维方式。
第一种叫做灾难性思维方式。意思是我们把什么都看作灾难,夸大了其中的消极因素。许多灾难性思维方式从“万一......怎么办”开始。比如你要参加一场考试,你会想到,“万一我考不过该怎么办”,“万一我复习的都没考到怎么办”,带着这些思想去考试,你早已精神崩溃,不战而败。
第二类病态思维方式叫做绝对论者思维方式。绝对论者倾向于下面几种形式出现:“我必须”,“我一定得”,“我不得不”诸如此类。有很多人把“我一定要坚持梦想”,“我一定要成功”,“我应该更加聪明,更加漂亮”挂在嘴边上,但往往他们并不能完成他们的目标。这种行为是过激反应的一种,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三种类型的神经病想法正好是另一个极端:合理化。合理化就是对发生的事否认或不当回事的拙劣举动。他们以这种思维形式出现:“谁会当回事呢?”“那又怎样”“天还没塌呢”。这些都是否认我们所有反映的表现。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骗自己。
这三种思维方式总结来说就是把事情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是三大逼我们就范的主要方式。所幸的是,我们还有第四种类型的思考,这种思考方式理解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当有人让你心烦意乱的时候。
这种方式往往以“我想要”“我更喜欢”“如果......就好了”开始。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将要做一场大型演讲,面对几百人的观众。这是你第一次站在这么多人面前开口讲话,你开始紧张。紧接着开始胡思乱想:“万一我讲的很糟糕怎么办?万一没有人喜欢我怎么办?万一我忘词了怎么办?”,或许是“我应该做的来,不应该为这种事烦恼。”,又或许是“讲不好又怎样,谁在乎。如果观众不喜欢,我也不在乎。”带着这些想法演讲,你的第一步就踏错了。
当我们出现以上的想法时,我们应该一遍又一遍的用第四种方式来替代:“我希望这群人喜欢我,对我的评价很高,如果不行就是我不走运。我想干好,我会尽力的,但如果没干好,也不是什么可怕和恐怖的事。”给自己灌输了这些念头后就会对之前的白痴念头发起攻击,并用切实可行的想法代替。
这种思考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练习、练习、再练习。因为在每种状况中,我们或多或少地在思考,所以这种抗被动挨打的练习无需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一些小见解,如果你想要更加娴熟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去学习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