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学英语时,我买了六七本口语书,真正用到的,只有一本亲子口语书。
剩下那几本,大概翻了翻,觉得不合适,就再也没看过了。
但这本亲子口语书,整个孕期我都在学,可直到女儿出生,也没能搞定。
其他那些口语书放那吃灰,我可以理解,但这本亲子书,那么长时间都没搞定,我觉得有必要深挖下这背后的原因。
01
从当初的时间点来看,这本书实在是太厚了。
这种厚所带来的压力,时间久了,无法得到释放,最后,我书都不看了,直接改听音频了。
整本书的音频虽然听了好几遍,可记住的却没多少。
现在再来看这本书,我才明白,当初搞不定这本书,真是太正常了,如果搞定了,我就不是一般人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口语书里,没有单词或者句子的图像,只有声音以及关联词。这就意味着,我在学习口语书时,即使有跟读,有复述,句子也很难自动形成图像。
没有图像的辅助,记忆效果自然差很多。后期需要用时,又因为英语思维的缺乏,很难用得起来。
因为大脑根本没办法工作,里面存货太少,不具备自动选词的条件。
所以,当初学这本口语书时,一没有足够的英语思维,二没有句子图像的辅助,两者加起来就注定了,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法通过这本书,达到自由说英语的目的。
最后,在女儿一岁半时,也就是这本书学了两年多后,我彻底放弃了。
除了我之外,不少妈妈们也在用这本书。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聊到这本书,她的原话是这么说的:这本书我都快翻烂了,可就是不能脱口而出。
我特别理解她,虽然这本书我没翻烂,可封面老早被女儿撕没了。
看来学口语书的路上,跟我一样挫败的,还真不少。
02
可如果口语书,这么没用,为什么别人要写口语书呢?
其实并不是口语书没用,而是我们用口语书的时间点不对。怎么理解呢?
简单来说,我们用口语书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口语书的作用,也就是自然说出口语书里的句子。
而这个条件,就是我们用口语书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思维,同时具备基础的英语自由表达的能力。
有了这两个基础之后,再来看口语书,才能做到看完即能用。而非像我之前那样,怎么学,都记不住。
再来回答,为什么别人要写口语书。
首先,写口语书的人肯定都是英语大牛,不然肯定写不出书里的内容。
其次,这些英语大牛,之所以能把英语学的这么厉害,要么是从小就接受英语启蒙,一路学上来,相对轻松的搞定英语。
要么是通过后期的学校学习,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多年如一日的点滴积累,最终搞定英语。
这两种情况搞定英语的人,对于我们自学英语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种,他们并不能真正体会,学英语的难,因为他们一路绿灯,直接到了终点。
第二种,他们完全理解我们,他们不仅理解我们的难,他们比我们更难。因为他们学的更深,走的更远,付出的努力,也远远大于我们。
无论是第一种轻松习得英语的人,还是第二种努力学得英语的人,他们写口语书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希望我们能够更加简单,相对轻松的,通过口语书来搞定口语。
前者可能想着,英语没有那么难,只要搞定这几千个句子,就能说了。
后者可能想着,只要搞定口语书里的句子,就不用像他那样辛苦的学英语了。自己学的那么累,没几个人能做到,可搞定一本口语书,还是简单的,做到的人肯定很多。
可问题就出在,口语书看似简单,只是一本书而已,但真正通过口语书搞定口语的人,能有几个呢?
即使我没有做过调查,也能猜出个大概,真的没几个。
具体的原因,前面有讲过,现在我再来给出更直白的解释。
学习口语书,不符合自然习得英语的逻辑,所以我们学的累,且效果不佳。
学习口语书,是从英语学得这个角度出发,单纯的想要通过努力来攻克说英语。
而忽略语言学习的正确逻辑,最终结果,通常只能证明一句话:付出不一定有收获。
03
既然口语书搞不定口语,那我是如何搞定口语的呢?
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过详细的分析,这里我就不展开来讲了,直接给出答案。
我是通过学习英语动画片,建立的英语思维,也是通过复述英语动画片,打通说英语这一关。
为什么英语动画片威力这么大,不仅能搞定英语思维,还能搞定说英语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在学动画片时,遵循了语言自然习得的逻辑。
学习动画片时,我没有像其他成人那样学习,而是像个孩子一样,沉浸在动画片里,自然吸收,自然习得。
那么如何做,才能像个孩子一样自然习得呢?只要做到两点就够了。
第一,看动画时,做好生词的推理和预测,而不是遇到生词就查词典;
第二,看动画时,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翻译,如此才能做到,那些英文句子如流水般,自然流入大脑,而非英文句子先变成中文,再通过中文输入大脑。
因此,方法还是那些方法,学习过程不一样,结果却千差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