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读书了”(重建之路69)

        昨天,儿子放学回家,没有带手机,他说把手机交给同学保管了。他说:“我跟同学们说我想读书了,他们都不相信。不相信就不相信,我自己也不相信。”他挥舞着自己手工打造的刀枪。我看到他想努力了,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开始,同时还是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投入学习,不相信自己能有这样的自制力。

        我和他爸都肯赏他的想法,并表示“不管什么时候,开始做,就不晚。”他冲我们做了个鬼脸,说:“你说不晚就不晚啊!”

        尽管他有时会怼我们,但明显语气柔和,脸上也带着微笑。昨晚很早睡了,这几天上学起床明显比以前轻松了很多。也许在别的高三党家长看来,儿子这样的状态太不可思议了。竟然高三从不在家做作业!所以,我也避免跟其他家长交流,正如说“饱汉不知饿汉饥”,对于我们孩子的心路历程,一般家长又怎能理解?

        我和他爸已经历经了孩子整天绷着脸,埋头手机,黑白颠倒,吃饭从不及时,到现在能跟孩子平和沟通,孩子能主动跟我说“谢谢”,并且坚持不放弃高考,其中的艰辛,一般家长又怎能体会?就如好朋友辉那天打电话问起孩子,我说一个月没有去学校,她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以前,我会很在意这些,而现在我已经非常淡定,跟她说这些仿佛云淡风轻。

    今天读到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梁启超说到人生最苦是背负责任,最乐是尽了责任。最苦与最乐看似完全相反,但他们却来自同一个事物。人生何不如此?老子在《道德经》就很完美地阐述过事物都是相对而统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确实呀,苦乐也是相生的呀。同样是孩子的成长,如果不是经历这一段路程的跋涉,我们又怎能体会到与孩子相处之道呢?我们孩子能够去上学的快乐,也不亚于比他们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快乐吧。

      放下了高期待,放下了对孩子苛求,我更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自身的美好。也真正领悟了“静待花开”的内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