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是个不聪明也不讨喜的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因为嘴巴笨、反应慢被妈妈骂,她越骂我就表现越差,没办法,仅存的一点灵光也被吓跑了。上学后,我发现自己不会唱歌不会跳舞,跑不快也跳不高,尽管很努力,但成绩也不是很好,永远是那个坐在路边给英雄鼓掌的人。再后来,我发现自己还是个路痴,好像情商也不高,别人讲一句言外之意我要好久才回味过来。。。。
记得初中语文老师讲作文,讲了一个曾国藩先生小时候在家背书遭遇小偷的故事,大意是“曾国藩在家读书时,有贼人潜伏于梁上,企图在他睡后偷窃,曾背书到半夜也没有背下,贼人不耐烦了,跳将下来,将曾臭骂一顿,然后将曾背过的文章一字不落的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从此,我把曾老奉为偶像,并不是我胸怀大志,只是我单纯的认为我们都曾经又笨又慢。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型的零售公司实习,同一批的实习生中,聪明伶俐者有,投机钻营者也有,人家各凭本领,都自己找了机会,早早接触了一些有发展空间的业务工作,只有我,还在小心翼翼的学习各种系统和流程,没办法,好像别人的悟性都比我好,学得都比我学得快,加上我又是个较真的脑筋,系统原理我必须实实在在的懂才安心,那段时间,只有我老老实实的做着临时的跑腿工作。
记得有一次,公司系统上线测试,要求手工录入信息走一遍流程,这是枯燥、繁琐又要熟悉系统流程的工作,或许怕担责任,或许怕暴露自己流程不熟悉,老板问有没有谁可以加班做的时候,没有人主动揽过来。老板指定了几个离他近的人,包括我。
那晚,加班很晚,异常的忙,不幸还是出错了,几个加班的人中,只有我整体流程都走得通,所以,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手忙脚乱的一个人完成了测试流程。
事后,领导给我的实习评价是:工作踏实,有耐心,负责任。没有一句夸我聪明能干的话,但终究还是看到了我。我如愿留在了原部门。
因为朋友的推荐来到简书,工作之余,我又开始了又笨又慢的征程。
文学是我的暗淡的求学生涯中唯一闪耀过的火花,它在我的作文被老师朗读的时候擦亮,然后作为火种保留在我的心底。
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后再捡起它,我觉得生疏又蠢蠢欲动。
刚开始,文字在我的手下一点也不听使唤,写出来的和在我心底描绘的,根本不是一个模样,它局促,生硬、干瘪、甚至有点歪瓜裂枣。我买来了关于写作的书,一点一点摸索写作的技巧;我收集优质的文章,一步步揣摩分析,找出差距;我还参加了日更计划,为了坚持输出,锻炼我的文笔。我像蜗牛一样,又笨又慢辛苦地攀爬。
慢慢地,我觉得脑子里有东西可写了,慢慢地,有人主动关注我了,也有专题主动收录我的文章了,坚持到50多天的时候,得到简书创作者的认证。直到今天,我的文章得到了【文字之光】专题的推文。也许这些对你们来说,这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它是认可和见证,认可我为实现梦想付出的努力,见证我在一步步走近“诗和远方的田野。”
也许因为天赋的原因,我终究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标准。
也许因为天赋的差距,别人轻而易举的成功我要多付出几倍的努力、要很久才能得到。
但是,没关系,我鼓励自己:
我又笨又慢,但我,只是迟一点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