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和老板复盘如何面试,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时,老板提到面试重点看两个维度,一个是在目标岗位方面的优秀程度,一个是在目标岗位上的努力程度。后来又着重提到像我们这种创业公司,尤其要看重一个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这玩意,怎么判断?这真是一个笑话?于是问老板,价值观?怎么判断?
老板说你跟一个人聊天,如果聊得很舒服,那么十有八九价值观是一致的。后来回想每次的面试经历,似乎是这样,有些人一说话就感觉不想听下去,有些人你会愿意和他多聊一会儿再多聊一会儿。
而前几周我就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接下来便把他招了进来,然后开始下功夫培训。结果在这周,告诉我要考研调剂过了,可以去了。
这是什么鬼?所以说,面试,还是有些问题。不单单要看和一个人聊的舒不舒服,还要看一些硬指标,比如说未来选择问题。而这次面试便忽略了这个问题,知道这孩子考研没考上要工作,但忽略了即使没有考上也可以调剂。
当然,这里也存在我们本身的问题。让一个人先来实习然后再转正,实际上是有些不那么厚道的。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依然希望的是能在春招直接找一份正式工作,这样也不用以后有那么多麻烦了。
另一件事便是这两周公司的业务在调整,所以处于一个探索期,画外音便是时间上有了更大的不透明性和自主性。所以自己做了很多其它事情。主要有这样几点:1、印象笔记删除了一半的笔记,开始重新构思它的定位和底层架构;2、逐步用onedrive替代百度网盘,实现多个终端的即时同步;3、重新思考手中各个软件的定位与价值,比如石墨、幕布、ipad、印象笔记每一个的定位是什么,效用是什么;4、退群删好友取关公众号,很多微信群都是顾于面子或者总感觉未来会游泳,删!很多没改备注的好友,删!很多觉得可能会有用的公众号,删!5、提升信息质量,公众号只留下了几个大牛个人的号,这些号更新慢但质量高,减少新闻阅读,增加杂志阅读。同时开始探索学一个东西直接论文的方法。
这些事情在重构自己获取数据、整理数据与处理数据的逻辑,还没做完,还需要继续做。
最后再说一个好玩的,也许一个东西你觉得它没用只是当时没有看懂它,比如捷径。刚刚又研究了会儿捷径的玩法,这里面似乎蕴藏了一个百宝箱,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