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很烦恼,工作遇到瓶颈期,每天花很长时间但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晚上睡觉也在想解决方案,但睡眠不足又影响了做事的专注度,降低了工作完成效率,陷入恶性循环。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样的时候。 感觉力不从心,对前途有些迷茫。做事失去了开始的热忱,习惯性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遇到问题容易焦虑、急躁……这些问题很常见,只要善思善行,多动脑筋,多尝试,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摆脱瓶颈期的。
出现瓶颈期可能是因为在学习或工作没有长远的规划和良好的心态。所以没有进展时容易自我否定。其实瓶颈期通常发生在已经有了一些积累的时候,此时正确的认识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做事先不要太计较结果,不妨先坚持把任务完成。也许在某一时刻,就会和灵感不期而遇。
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做事的时候,避免钻牛角尖。如果原来的方法效果不好,不妨先把手中的学习或工作放一放。读点闲书,看看电影,听听音乐,找朋友聊聊。切换自己的思维模式与频道。有时候别人不经意的话或者一个故事,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思路。善于发现和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付出了很多。但有时候这些努力可能方向不对,也可能只是看上去比较努力。如果碰到了瓶颈期,可能就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正确的道路上尽力而为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无论结果如何,已经是能够做的最好状态,其他上帝自会安排。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当我们缺乏热情的时候可能需要考虑这件事是否值得坚持。如果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就要想办法把它变成自己喜欢的事。完成工作后总会有轻松的感觉,无论是否达到预期标准,都要给自己奖励。自我认同有助于产生更强的驱动力,帮助我们越来越接近目标。
不要否定自己,也不要好高骛远。先定一点小目标,踏实地完成所有细节,在这些过程中检验自己的方案是否符合最初的设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根据不同情况来调整进一步的行动,并给出合理的预期。当瓶颈来临的时候,要相信办法总是比问题多。
以前有位前辈经常对我说很害怕事事顺利。因为如果一阵子太顺了,就会有些不好的事发生。刚开始我一直不太理解这种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明白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一种常态。所以遇到困难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把“瓶颈期”变成“平静期”,在狭窄处是可以侧身前行的,或者放慢脚步,单纯地享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快乐。放松心态,采取正确的方法,相信瓶颈期就会顺利度过。学会简单快乐,静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