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就参加了公司天天象棋的内测群,今年组织了首次内部的象棋比赛,自己作为一个菜鸟也突破自己,厚着脸皮报名参加了,至少有以下一些体验和收获。
1. 象棋是古老的游戏。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玩的,象棋爱好者群300+人,前两天组织首次线上比赛70+人进群,最终报名了52人。这打破了自己内心的一点小困惑,以前总觉得“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大家都在打王者吃鸡,象棋都是中老年人才玩的玩意,自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平时偶尔下下棋”。但实际上“现实检验”一下,就发现不是自己“想象”的这样。
2.比赛体验挺好,体验了天天象棋的棋社功能,又是一个新发现。只要有参与,就会有新发现,并且天天象棋的AI做的真的很好,对于菜鸟来说,每下完一盘,用一张分析卡分析一下,那才是真正的“复盘”,可以看到自己哪一步走的特别臭。
3.公司内部要组织象棋协会,协会会长是个从小象棋的真正爱好者,自幼酷爱象棋,曾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高校赛第六名。热心公益,后广结京城名手。这让我看到了公司同事的丰富多彩的一面。
4.“谁赢不一定,赢了又怎样”,自己过去因为各种内在的原因对竞赛、比赛类的活动往往潜意识里比较害怕,患得患失,不敢竞争,哪怕就是这种娱乐性质的。但这一次自己稍稍犹豫了一下之后,就报名了,感觉很好,平时玩和在一个比赛当中的体验就是不一样。最后的结果是一共6局,自己输了4局,另外两局还是因为对手没有上线超时,系统判我赢的。即便如此,我都发现我不是唯一倒数的,因为还有根本就没来的。所以,从结果上看,菜鸡里面也不仅仅是自己一个。自己也完全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感觉了。(哈哈哈,自己脸皮都这么厚了嘛。。)
5.“线上社交敏感,‘牺牲’自己,成全大家”。INFJ的特质还是骨子里的东西的。体验发生在第一局,第一局我的对手是个跟我水平差不多的,走棋很慢,我觉得我都已经是很慢的了,结果这个人竟然比我还慢,局时用完之后我还有时间,开始我以为规则是局时用完后只有5秒每步的局时,所以后面就有点大意,有个小心思是想把对方时间耗没得了,这时候我们两个的局势是他稍微占优,但是如果我认真防守,他一时半会也未必能赢得了我。就在我两个拉锯之时,我突然发现围观的人从2个逐渐变成了9个,12个,我就想怎么这么多人围观啊,然后就看到企业微信消息栏里弹出来的消息说是,“每一轮只有所有人都比完了之后才能整体进行下一轮”,我心想,哇,原来是进度拖后腿了。看着对手不紧不慢的在走着,我想“这么多人都在等着,围观,太耽误大家时间了,我和对手都是级别不高的菜鸟级的,观赏性也不高,可别在这浪费大家时间了”,于是我选择了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