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剧《情满四合院》,剧情里有个寡妇角色秦淮茹,与《我的二哥二嫂》里的李英姿为同一扮演者,被她入肌入理的表演弄假成真似的,没少掉眼泪,就一并的喜欢。
便有了文章的题目: 漂亮的寡妇。
寡妇在影视里的大多形象,一是漂亮,二是善良贤惠,三是命运不济。常常内敛的表情,和收敛里透着不易察觉的心思。
这些,情景剧里的感官收获,潜移默化了大众对这个角色的认知。却现实里的她们,就又灰色一层,未必个个漂亮,未必人面目可人,还常常是伴着一份更苦的日子,和被怜惜的目光。
在影视里,漂亮寡妇角色,固定的形象模式,一是盘着利落的发型,又一付柔软而略显复杂的眼神。民国一点的,便眼前荡着一小绺不羁的散发,后脑勺插一个发簪,着小花花对襟袄,浅色或者蓝灰,决少过艳过妖色,除非是剧情里的反面角色,破罐破摔的放荡,风尘生活。好像红高粱里的九儿,常常穿着鲜艳,却是正面。当然,例外是导演求新的思路,反判一点更吸引观众的眼球。所以,有寡妇角色的剧情,不但出彩有嚼头,还常常九曲十八弯,又臭又长,博得同情,赚观众的泪珠子。自然,导演的目的也达到了,两全齐美里外光。
那么,现实生活里的她们呢?
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真是一点不假。她那特别的神情,即套路又真实,一眼识别,原本比翼双飞的生活,一朝变成长空孤雁,空房独守,那份清苦自不必多言,才又是其鸣也哀。
被寡妇的另一层不幸,是人们的"另眼“。几千年封建主义文化下的余毒,摧残人性的伪道德,似无还有。曾经的贞节牌坊,烈女传,为礼教"守活寡“,虽早已坍塌了形式,却阴魂难却,就成了她们命运的又一层霜,有什么办法,苦水往肚子里咽。包括张爱玲笔下的寡妇形象,不能说不是被挤压下的变形。
既然是命,好或者坏都是要挨的。难得左邻右舍,哥哥弟弟,少不了多看她一眼。再有巷子里闹心的老男人,痒痒的没手挠。虽不是两厢情愿,却只好两厢无奈,弄出了是非,则不由分说,错总是她们。
在网络上看得一条帖子,原文是这样的,有一种等待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做忘穿秋裤。是不是她们?
善良,心眼好,内敛的表情,凝重的心情,小心翼翼的作为,略显单薄的日子,再一点点神经过敏,是不是她们?
只是一切不要太过分,过了或者就成了祥林嫂了。
命运不济,波折人生,一不小心成为鳏寡,孤雁,落单。孤儿寡母的,就更多了一份坎坷与辛酸。如果路过如果遇见,请同情而不是薄情,热情而不是多情,以免误会,节外生枝,至少别对她们泼脏水,生歹心。
至于,为什么大多的寡妇是漂亮的呢,难道是因为漂亮才"克“夫?才获得此身份?非也。导演把想她设计的漂亮一些,因为导演也有一颗柔软而多情的心,理解她们的不易,就一点点偏心,多给她们一些漂亮,一些善良与美德,也是合情合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