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芦花丛中,迎风站立的小女孩,火焰红上衣,记忆的大门,“哗”地一下声被瞬间打开。
七十年代,我家还在下乡当中。偏远农村小学,设施简陋,还是两个同学,坐一个长凳,课桌暗淡,陈旧,所穿的衣服,没有新的,很少有光鲜亮丽的色彩。
几乎每一家,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衣服一般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孩子多被看成是一种福气,足以向人炫耀。
拥有一个铅笔盒,按家里的条件,是一种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同学们基本上都是,一个小书包,书本铅笔,通通往里面一塞。
一支铅笔,只有要两分钱,就可以买到,可也买不起,常常用到短的握不住,才能放弃。
姐夫是我们小学的老师。高大,威严,同学们怕他,只要是他的课,教室里总是鸦雀无声。
好像是去县城学习,回来时,送给我和妹妹一人一个铅笔盒。
那可是一件大事!它瞬间点亮了,我的眼睛。超薄铁皮,小小的长方形,天一样蓝的底色,正面是两个小女孩儿,一个扫地,一个拿着簸箕,站在不远处,远景是一排教室。
我喜欢极了,拿在手里,翻来翻去地看,久久舍不得放下。
妹妹的,是草绿色,上面有一个乒乓球案子,一边一个小女孩儿,正在起劲的打乒乓球,头发扎两个短短的羊毛刷子,圆圆的脸,好看,稚气未脱,嘴角弯弯的正在笑呢。
我俩,她说她的好,我说我的棒。叽叽喳喳,像两只快乐的小鸟。
同学们十分羡慕,我看一下!我看一下!围了过来。我呢,因为自豪,也想亮宝,大方地给他们,看吧,看吧,别掉地上哦!
上学放学,背着小书包,好多时候,都是连玩带走,书包在屁股上颠来颠去。
可自从有了心爱的铅笔盒,我走路规矩多了,生怕把上面好看的漆,不小心给碰掉。
写作业时,小心地开合,学习,也比以前更认真了。
那时候,家里还是一直没有钱,就连点灯的油,也要用鸡蛋去换。
走路时,我爱低头,很多时候,希望能拾到,一分钱或者两分钱的钢蹦儿,可以买想买的东西。
而那一个铅笔盒,一年一年,伴随着我,直到小学毕业。
开始练毛笔字时,毛笔长,放不下,也没关系。
又有了小玉米钢笔,也是小心放在里面,要知道,那小小玉米,金黄金黄,颗粒饱满,塑料外壳,短而好看。
可物质的匮乏,一点也不影响快乐心境,对田野里的花草,都很亲近,对牛马羊也很熟悉。
生产队里,那些老死的牲口,把肉分给家家户户,头蹄下水,就是伺养院孙爷爷的。
只要闻到味道,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去围在孙爷爷小屋里,尽管柴火的烟气,熏得双眼流泪,也不肯离去,非要等煮熟吃上,才高高兴兴回家。
小小年纪,看到妈妈辛苦,挣公分,干家务,养活我们。想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顺,当个好学生,学好多好多本领。
那时田野是我们的乐园。上树捋榆钱,也捋树叶,拔草,拾柴,也把粉色扯扯弯花,摘一朵戴在头上。
看土土牛儿的圆房子,看蚂蚁匆匆忙忙搬家,丝爬牛背着木掀行走,在老牛身上放心拍,也不怕它反抗,还在母羊身边,看她刚刚出生的小羊,颤颤巍巍站立。
已经不记得,后来,那个铅笔盒的去向。
这些年代久远的往事,如今站在时光对面,观看,像一幅幅水墨画,浓淡相宜,笔调朴素。
而幼小时拥有的,那个珍贵的铅笔盒,它给我的整个童年生活,增加的了多少趣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我单纯的心里,好多喜悦,也充满感激。
胆怯的女孩子,早就长大,而妈妈,已永远永远离开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