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忆春雨
写于2020年6月16日
夏日的雨也是说来就来,不见酝酿,不见准备,天空的白云往日清彻风流,此时俱不见。也不像春日时,春云会在头顶上流恋,徘徊,缱绻,做足了攻克,对流了空气,把眼泪盈在天框中,慢慢地细细地雾蒙蒙湿润润地蕴意着,半响才会泪流满面,大千世界就静静地在烟朦胧,雨朦胧,人朦胧之间了。
最早体会到下雨,竟是一首小诗,想不清是哪位作者了,可小诗很美属于课后练习之类的:
滴嗒,滴嗒,下雨了,
麦苗说我要喝水,
滴嗒,滴嗒,下雨了,
桃花说我要开花,
滴嗒,滴嗒,下雨了,
小朋友说我要长大。
自然,这是多年前的记忆了,或许小诗只让我记住了六句话,可意境很美,很优雅,很婉约,想想在播种后的小麦苗,经过冬天瑞雪的铺被催化,土壤松驰了,经过春天春风的催动,心蕊也活泛了,苗叶也迸出了,样子就是亭亭玉立地伫立在山坡和田地间,茁壮成长,就这样盼望着春雨,待春雨款款如圣仙沐浴万物时,小麦就像个小婴儿吮吸着天乳雨水,就快快地窜高了个子;小满时到田地走一走,丰硕饱满的麦穗让绿色的海洋波浪涛天;待到孟夏时节,金黄色的麦浪一望无垠,一种丰收的喜悦不仅感染着种田人、乡村里舍、城市人,还凑成了一幅和谐唯美的画卷。
春天里桃花怒放是春景中最蔚蔚壮观的红霞,矅曜的桃花让千古诗人抒写出无数的壮美诗篇,最早的诗经周南中就有《桃夭》中对桃花的描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魏晋时期著名的隐士陶渊明,那位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名士,在《桃花源记》中更是写满了桃花盛开之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见此晋太元中的渔人便欲寻其林源,后现黄发垂髫的人间自然生活景象。陶隐士自是感慨万千。唐朝的诗人刘禹锡对桃花比其他人的感触又要高上几千倍,并为之付出了岁月蹉跎的代价,为了玄都观的桃花,禹锡二次题诗,禹锡二次被贬,却还是扬扬洒洒下笔畅言说尽桃花紫陌红尘。禹锡在桃花诗中跌倒,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却酒醉行舟桃花潭水,寻觅到汪伦这样一位朋友,可谓:
桃花春风信春雨,
鹏程万里共寻觅。
潭水酒香清凛冽,
临舟踏歌还相依。
再看更是在桃园艳艳色时节,东汉末年三雄在张飞的园中,英雄惺惺相惜,做出了桃园三结义的决定和实施过程,并且在园中招贤纳士。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是志趣相投,人品相类的一段历史佳话,为以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奠定了基石,为创建中的三国之一蜀国的建立开创了天地,作好了前奏的鸣曲。拉开了三国演义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的序幕。
在春风的舞动下,在春雨的沐沐温情中,桃花受到的雨水滋润,使得桃花更娇媚,更明妍,可是春风中,桃花俏,也有伤春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崔护两次探桃花面,却只落桃花空院,感伤满满。红楼梦中《桃花行》只落湘帘和碧痕悠悠,杜宇鸣啼,东风烁烁,人却悲哀情伤,把"桃花埋尽荷锄月,人去鹤飞寒塘立“的踽踽冷冷之态描述的淋漓尽致。
万种风情尽在桃花中,那春雨又怎是可有可无呢,明朝的著名学士解缙是在皑皑白雪中吃酒醉后解衣冻死之人。其学问甚高,在小童时其也曾作诗赞"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遨众头牛"。此诗一出,众位在看笑话的街坊大人,无不握拳奔愤,跌在春雨中的小解缙也看得出众生脸色不好看,春风中的柳枝条~~青绿,这小学士便大声朗读曰: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遨众朋友。改字二枚,街坊邻居看"牛”改为"朋友"了,那就别欺侮人家了。这解缙也就靠才智给自己解围了,不过那解缙也知道自己不考中不作学问是要被欺负的,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学习,增强自己的学问后来就出仕途做官了,这场春雨算是对解缙的一场殊遇。不过后期遇见朱棣,就有些命运不济了。可惜了学问,白替皇家承担了一回举荐的责任。
庄稼喜春雨,千古是道理。粮食在小满的穗子果实饱满,在芒种时收获,这一年的粮食就算丰收了。杜甫也曾喜抒:《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以润无声,滋万物,而无色示人。此时已是仲夏时节,夏雨不咆哮,不过度就好,墨云翻滚最好不出,夏雨如珍珠白琏就可,庄稼适宜就行。
卷帘望垠金海岸,
春雨给水天赐乳。
年年丰收稻花香,
桃面花红拂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