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认为人物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才是“我们借以生活的精神,就是生命本身。”她主张真实是瞬间的印象以及对往昔岁月的飘忽而永久的回忆。小说的焦点应该是这些东西。通过这些真实的媒介,读者就摆脱作者的干扰而直接面对人物的意识屏幕,而“在这屏幕上映现出来的意识流动是多层次的,包括最隐秘的深层意识在内。”既如此,线性时间结构显然不足以容纳这些飘忽的意识。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给了她启发。
时间理论
柏格森和其他反理性主义理论一起开始改变传统时间观念。他提出:“一个表示时间流动的本质性概念:绵延,纯绵延是完全质的变化过程,是不可测量的。”柏格森据此,将时间分成两种:数量式和性质式。
心理时间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过去和现在的瞬间渗透在一起,过去和现在并非互相外在,而是在意识的整体中融合了起来。”伍尔夫抓住了心理时间的特质,艺术地传达了她的时间观。这种心理时间结构以一种循环的态势来表现人物对人生的体验,“过去”和“未来”借着“现在”交响呈现,形成一个回旋反复的循环。
意识流小说的创作
《墙上的斑点》已经完全摒弃传统小说利用另一个叙事者来表现心理活动的方式,采用的是“艺术活动主体的自我展示”通篇表现一个“重要的瞬间”(伍尔夫构建的心理时间结构有巨大的包容力)
在这次试验中,伍尔夫强调时间的经验对于生命的意义,形成放射性心理时间结构。这是一种圆形结构,她以“墙上的斑点”为圆心,意识从此向不同方向流动,呈放射状。
《达洛卫夫人》中显然存在着两种时间,一种是伦敦大本钟作为标示的,一种是人物心理意识流动时间。两种时间并重,心理时间始终在物理时间的整体框架中向前进,呈现出网络状结构,各个人物的心理时间交错。
空间蒙太奇的配合使用
伍尔夫借鉴了电影蒙太奇手法,空间蒙太奇即使物理时间保持不动让空间因素发生变化。这种手法使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人物有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联系,将各个不同人物不同的意识统一在作者所织的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