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时明月有一句至理名言,其大概要旨就是:“所谓历史中的真实情况,就是人们不会从历史教训中汲取教训”。类似这样的论断,初看感觉荒谬,但细细在其文章的历史演进中似乎一语成谶。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而开始慢慢的与其患难成天下的哪些功臣大将开始尾大不掉,于是为了给后代扫清障碍,他不得不举起血腥的杀戮之刀,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并且寄希望于刘氏宗亲的镇守藩镇而拱卫京畿。
然而事与愿违,这些刘氏宗亲也开始做大,而对皇权有了觊觎之心。于是,七国之乱,又祸起于萧墙之内……
宦官不能轻信,外戚也会专权,如东汉之末年,皇帝成了最危险的职业,成了权力争夺中的傀儡,可惜、可叹,又无可奈何……
然而,三国之后的晋朝也是如此,而最终晋惠帝先是被八王之乱,后又被五胡乱华,导致中原王朝被外族首次推翻政权,被迫衣冠南渡。
历史注释节选:
晋惠帝(259年-307年),本名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1]生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在位17年。
晋惠帝为人痴呆不任事,八王之乱中,赵王篡位,将惠帝囚禁于金墉城。齐王与成都王起兵迎惠帝复位。之后惠帝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306年,东海王将其迎归洛阳。次年去世,时年48岁,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太阳陵。
五胡乱华,又称五胡入华,是指316年西晋灭亡到439年鲜卑北魏统一北方期间,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十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1]
五胡乱华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2]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3]并在相互矛盾、冲突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4]西晋王室在永嘉年间被迫南渡,在南京建立东晋政权,秦汉以来的大一统局面结束,就此形成南北朝。[5]五胡乱华中内迁的五胡约数百万人,其中,匈奴70万,羌人80万,氐人100万,鲜卑250万。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总人口1500万,汉人只占三分之一。[6]
中国五胡十多个政权中,先有氐族的前秦,后有拓跋鲜卑的北魏统一了整个北方,虽屡经纷争与分裂,最后还是实现了内部整合,并融合了曾经代表正统的南朝,继承了秦汉中央集权超大规模国家形态,奠基了融合胡汉的隋唐大一统王朝。[6]但充满血腥杀戮的五胡乱华,严重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许多中原居民从黄河流域大规模向南迁移;南北对峙,战争不绝,[7]直到589年隋灭陈朝,才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
历史的过程是如何演进的,我们身为局外人,站在制高点,我们可以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然而身为局中人的他们却似乎无从选择,就连智慧权谋将三国都纳入其手的司马懿家族,就在不超过五代的其第四代人身上居然就出现了痴呆而不任事的皇帝,真是让人况味不止……
而唐代自安史之乱后,虽有唐宪宗的中兴,但是好景终究不长,拥兵自重的藩镇,把持朝纲的宦官,都让即使是身在帝王之位的皇帝都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在深宫禁院中去慨叹、追忆曾经盛世一统江山的绝代风华……
然而好景终究是不长的,寄希望于子孙在经历父辈的血雨腥风中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优渥子孙、纨绔子弟就可以轻松的驾驭功劳权臣、刀口上舔血的悍将又谈何容易?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
波谲云诡的历史,风云激荡的年代,变的不过是无数的骁勇英雄,而不变的则是变化莫测,惟微惟危的人心……
所以,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算是较好较和平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但是内部算是安逸了,而外部则被外族打的不堪一击,又陷入新的困境中……
打江山难,坐江山又谈何容易?
所以,从做过和尚,做过乞丐,父母被元代的腐朽官僚逼迫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朱重八,当这么艰难的一统天下的时候,他又怎么会轻易的相信身边的这些谋臣猛将呢?
而且当儿子朱标先于自己死掉后,他又怎么能放心将天下交给自己尚且年幼的孙子朱允炆与这波强邻环伺的新王朝呢?
是的,先是让恃宠而骄的曾经猛将一个个的灭亡,甚至就连开国第一谋臣号称诸葛亮第二的刘伯温都不能幸免,而倒了刘基后就是与其对立面的李善长之下僚胡惟庸这个自作聪明的跳梁小丑,倒刘派。一次次助攻确实把刘伯温集团扳倒,但是“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词句又何其精准的道出了个中缘由呢?
当然,朱元璋确实武功盖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甚至第一次从南打到北,第一次以南边的政权战胜了北边的政权,还是剽悍的北元政权,何其艰难。然而功臣,最后灭元的大将蓝玉也没有幸免,而因为其贪功侍宠而终致其被夷三族……
当然,这样的精心谋划,以致用自己的儿子受藩镇拱卫京畿的设计,而且还限制藩镇的儿子的兵权,设置锦衣卫,甚至取消跟皇帝分权的运行了几千年的宰相制度,用心不可谓不精巧,然而最终,其四子燕王朱棣还是发动了靖难之役,天下易主,朱元璋的苦心经营也不过是笑谈而已,枉费心力,大梦终是空……
——力 2023年9月18日 周一 癸卯年八月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