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4日
听说白岩松就是土生土长的海拉尔人。这个白面书生以他犀利的视角奉献给公众一个媒体工作者最洁白的良心。所以,早就想来看看海拉尔,这回终于如愿了。
海拉尔街道上有许多反映牧民生活面貌的雕塑:射箭、骑马飞奔、挤羊奶、喝马奶酒、围着篝火跳舞、恋人交换信物……一路上到处都是,数也数不清。
与雕塑的精美相比,这里的民房显得比较破旧。有些蔬菜大棚旁边的屋子明显就是摇摇晃晃的危房,可是仍然住着人,透过屋子脏兮兮的窗户,隐约可以看见锅碗瓢盆。
街上民众的衣着很朴素,几乎没见到鲜艳的色彩,大部分都是藏蓝、藏青、灰蓝、烟灰、黑色。他们的面相显得有几分苍老。
不过海拉尔也有特别漂亮的建筑,像各种酒店商场,气派典雅威风,门口停满小轿车。
海拉尔有一片漂亮的白塔和红墙黄瓦的寺庙建筑群。这里的牧民信奉藏传佛教。供他们朝圣的地方据说是某个五台山的得道高僧一路募捐盖起来的。
海拉尔还有一个反法西斯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那里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日军建造地下工事时留下的一堆白骨。多少代沧海桑田的变幻,它们依然孤独地躺在这里,没有名字,没有性别,没有籍贯。
只有阴冷。来自地下工事彻骨的阴冷。来自日寇狼性眼神的阴冷。来自刺刀挥下时心灵颤抖的阴冷。
特别是一具没有头的骸骨旁边还有一副残缺不全的小骸骨,那分明是一个不足月的小生命。
他(她)有爸爸妈妈吗?
他(她)被杀死时一定很疼哭得很厉害吧?
他(她)身体的其他部分去哪里了?被焚烧了吗?
如果他(她)会说话,又会告诉我们怎样惨绝人寰的经历呢?
走入地下工事,那里还残留着日寇的军大衣、皮鞭、办公室、寝室、休息室、医务室。当初日寇就在这里用尽一切非人手段折磨中国劳工。这里还有731部队进行活体细菌实验的痕迹,那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页。
地下工事似乎有一种让人窒息的力量,我几乎是逃一般地离开。回到地面,突然感觉自由和平安是那么宝贵。在温暖的太阳底下呼吸新鲜空气,是那么幸福的事情。
我们做着一切看似普通却让犹太人感觉奢侈的事情:上学、上班、购物、散步、唱歌、跳舞、看演唱会......
二战至今,犹太人还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流浪,没有真正的归宿。即使以色列的复国也不能给予他们强烈的安全感。
当一个人没有强大的祖国作后盾,哪怕他拥有了财富和地位,也是无根的浮萍,刮一阵狂风下一阵暴雨就可以让他堕入深渊。
以前总是说不能忘记国耻,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日日说月月说年年说,说多了,反而有些麻木和反感。就好象娶了美妻的丈夫,天天欣赏如花美眷,时间长了,就感觉美妻和庸俗的妇人也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还不如她们“乱发粗服”有天然的生趣。
然而此时,看着生命的消逝,才知道那句话的分量。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的妈妈。孩子爱护妈妈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离开反法西斯纪念馆,我们各处逛了逛,就到了晚上。
内蒙古昼长夜短,海拉尔七点多天还是很亮,好象杭州四五点钟的样子。这里的人们习惯朝九晚五的生活,夜里几乎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不要说泡酒吧,就是超市也在六点左右关门。
安静,就是海拉尔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