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幼时曾言“读书做圣贤”。杜维明先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行为方式进行了解释,“他的父亲作为一名成功的考生表现优异,社会给予这种表现以极高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守仁就要仿效他父亲已经取得的成就,他受到的这种压力一定是他非常烦恼。正如中国人常说的一句俗话:‘一入龙门,身价百倍’。守仁的父亲不仅跃入龙门,而且在入龙门的人中是最好的。当守仁的老师教他为了这个伟大的任务好好读书时,他清楚地知道,即使要获得一个像样的儿子的名声,也要越过巨大的障碍。”(《青年王阳明》,P43)但是杜先生没有说明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也没有指出是哪一种心理学流派。正巧最近在看一本心理学的书,《自卑与超越》,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阿德勒认为家里人的成就对小孩的影响很大,当一个小孩子在父亲或者兄长面前感到自卑时,他便会想要努力去超越他们。因此,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王守仁的父亲高中状元,这对于幼年的守仁来说一定会产生某种心理震撼。如果以阿德勒的“自卑情结”来解释,或许可以这样认为,王守仁因为父亲的成就而在内心中感到某种自卑,因此想要努力去超越父亲。
这种行为方式本不足为奇,我相信每个小孩小时候都说过很多类似这样的话,只是因为,王守仁后来的成就,才使得他幼年的这一句话被后辈人过多解读。当然,幼年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你今后性格的发展方向。很多精神病患者在幼年时期就已卖下种子。因此,阿德勒在给精神病患者治病时,总是会叫患者陈述他幼年里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以便从中寻出某种端倪。
因此,如果用心理学的理论去解读历史,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乐趣。我记得最早看过的一本用心理学解读历史的著作应当是陈禹安的《鞭楚》。当初看这本书只是单纯的对楚国历史感兴趣。看过之后觉得对这种视角很感兴趣。当时还在微博中与作者私信,问他想要了解心理学应该看些什么书。或许他觉得我只是一时好奇,因此回答说:都是一些大部头的书云云。我感觉出了作者的敷衍,因此也就没有继续问下去了。这大概是两年前的事。
去年,看完一本《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的小册子后,便直接去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从此便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关于梦的解释,能给人以某种启示。弗洛伊德有一本专门谈梦的著作,名为《释梦》,或称《梦的解析》。只是囿于版本,一直没有买,因此也就没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买书开始特别在意版本。商务印书馆版的《释梦》是我看中的版本,但是太贵,舍不得买。其他出版社的《梦的解析》,虽然便宜,但是版本太差,不屑于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从去年拖到今年,这本书一直都没有看过。
抛开教材不谈,其实很多我们看似佶屈聱牙的著作,其实都非常有意思。就如同《自卑与超越》,作为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其内容并不晦涩,书中作者使用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非常轻松有趣。很多人不愿意看书,往往是败给了想象,书还没翻开,一看到书名,就说,这个我肯定看不懂。这种心理就如同很多吃货一样,一看到好吃的,还没吃,就说这个肯定很好吃。
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学生,后来与弗洛伊德产生学术上的分歧,遂自立门户,开创了个体心理学派。他们在很多观点上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如关于梦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主要是人的潜意识的作用,并且这种潜意识主要指的是性。在《精神分析引论》关于梦的篇章中,梦中出现的许多场景、事物等,都被解释成和性有关。而阿德勒则认为梦是人的现实活动的产物,即我们通常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又如关于“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出于人的本性,而阿德勒则认为是因为小孩一出生就由母亲抱持,由母乳喂养,因此小孩最初的合作关系是和母亲之间的合作。阿德勒特别重视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小孩之所以有“恋母情结”,就是因为母亲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孩子与父亲之间的合作。关于“恋母情结”的解释,费孝通先生则认为是由于男女抚育下一代的分工所造成的。费孝通先生认为,男女结合的目的也即婚姻的目的是为了抚育下一代,以保证人类社会的绵续。而这种抚育之所以要男女合力完成,则是因为一个人只有受到生物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的培养,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这两方面的培养,一方面是顺从,另一方面是制约。母亲喂养孩子就如养猪一样,饿了给吃,渴了给喝,冷了给穿,等等。因此,孩子望见母亲,就如嗷嗷待哺的小猪望见饲养员一样,哪有不喜爱的道理。但是人之所以和猪不同,就是因为人还有父亲,还有社会性的制约。父亲会用社会习俗、法律等一系列规则来制约、规范人的行为,并且由于这种规范主要是强制性的,有违人的生物性的,因此,招致小孩子的讨厌也就是必然的了。因此,才会有小孩的“恋母情结”的发生。
“恋母情结”说白了就是小孩子喜欢母亲比喜欢父亲多一点。这种事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发生。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现象产生的心理因素,因此,面对这一问题只能一筹莫展。对于这一现象,我觉得其实阿德勒的观点很能给人以启示,那就是在小孩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要适时的引导小孩与父亲之间的合作,不要觉得小孩子喜欢母亲多一点就认为很光荣、很骄傲,这对小孩将来的合作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