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对任何事情的焦虑,都没有必要觉得不正常.
焦虑的存在是人的本能使然,只有人这样的高级生命才会存在焦虑,而对大自然毫无抗拒能力的植物和大部分动物是不可能有焦虑可言,当然微生物更没有了,.
它们不焦虑不是因为它们有多高的境界和多开阔的心胸,实质上是因为它们改善生命的能力没有人这样主动和强大,它们的个体生命成长和体验意愿也没有人这样主动,这是人类通过进化和传承所具有的生命使命所赋予的特殊本能。
所以
没有焦虑就不是人,战胜了焦虑才有人生
人生有“窄带”、“宽带”!“带宽”决定了你的人生选择
众所周知,当我们从事体力劳动的时候,体力是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东西。
那么你知道吗,当我们开展脑力活动时候,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很多人不知道!
决定我们思维和心理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心力。
人只要活着就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而活着,欲望和生命的本能能够帮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制定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目标。也可能是活着,也可能吃吃饱穿暖,也可能是成功的荣耀,也可能是爱情家庭,也有可能是探寻生命存在的本源。
但不管是什么目标,目标是怎样出现的,在我们开始行动和达到目标之间,存在的是一次次的选择和决定。
可以这样说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选择和决策,就像一个电脑程序的底层代码就是“0”和“1”,而我们人生的底层代码就是“是”或“否”、“要”或“不要”。
我们选择的时候需要心力、决策的时候也需要心力。客观的角度上讲,心力也是一种资源,也有一定的限度,就如同信用卡一样。我们把决策、选择时心力的大小称为“带宽”。
我们人处在“窄带”状态还是“宽带”状态,决定了我们将会面对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未来的人生行为走向。
“带宽”的宽窄和我们每个人对资源的满足度和预期紧密相关。
生命为了生存和繁衍,形成了一种对周边资源占有的本能,人也不例外。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群体主要关注的是食物源和繁殖权利这两类长期资源,而对食物的满足度和预期度就潜在地决定了人的行为模式,这种潜意识地习惯一直通过遗传延续至今。
思想家孟子说过“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恒心的大小决定我们人生的状态和成就的高低。这个说法在现代得到了科学地证明。
美国南达科他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X. T. 王(X. T. Wang)和心理学家罗伯特·德沃夏克(Robert Dvorak)提出了自控的“能量预算”模型。
他们开展一次有趣地实验,邀请了65个19-51岁年龄不等的成年人来参与实验,。被试者要求在第二天获得120美元还是一个月后拿450美元之间做出选择。他们把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提供饮用甜味的无糖苏打水,另外一组提供饮用有糖的甜味苏打水。
实验结果表明,饮用含糖苏打水的被试者更可能选择一个月后拿450美元这个等待时间更长、奖励更多的选项;而喝过无糖苏打水、血糖变低的被试者更可能选择第二天获取120美元这个时间短而奖励更少的选项。
研究者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甜味刺激着身体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因为身体会认为在那里会得到更多的血糖补充,而没有含糖的苏打水无法给被实验者提供更多的糖分,所以该组实验者产生了饥饿感,从而产生了能量在减少的趋势认知。
你知道吗?研究者发现,能影响被试者选择结果的并非血糖的含量,而是血糖的变化趋势。大脑会问,能量在增加还是在减少?然后做出战略性的决定。
也就是说,现代人的大脑和早期人类一样,仍把血糖含量作为资源充足与否的标志。“当你无法很快找到食物时,血糖含量能预测你还有多久会饿死”。在食物匮乏的时代,听从胃的指示,冲动行事的人更可能活下来,而文质彬彬、三思后行的人最后会发现什么都没有剩下。资源不足时,大脑会选择即时满足;资源充足时,大脑则会转向选择长期的投资。
到了现代食物源和繁殖权利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长期资源了,而决定人类行为模式的最重要的长期资源是金钱和时间。
焦虑的来源是对稀缺的追逐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科学家穆来纳森教授7 岁从印度移民美国,很快就如鱼得水,哈佛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经济学,获“麦克阿瑟天才奖”后被返聘为哈佛终身教授。而立之年就几乎拥有一切,他觉得惟一缺少的就是时间,脑袋里总有不同的计划,想把自己分成几份去“多任务”执行,结果却常常陷入过分承诺、无法兑现的泥潭。以至于其经常感到焦虑,形成了拖延的习惯。他本人为此感到万分痛苦和焦虑。
教授想探究为什么自己会陷入这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于是组织了一个多学科跨界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专项的研究。
研究小组通过研究发现缺乏时间的焦虑和穷人的焦虑惊人地类似。
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在于,即便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很好地利用。在长期资源(钱、时间、有效信息)匮乏的状态下,穷人和拖延症者对这些稀缺资源的追逐,已经垄断了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困难。也就是说,当你特别穷或特别没时间的时候,你的智力和判断力都会全面下降,导致进一步失败。
系统而深层次的研究表明,长期的资源稀缺而导致的焦虑式追逐会让人进入一种“稀缺头脑模式” 。
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这时候心力就进入了“窄带”模式,随时致力于解决短期问题,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即便他们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也会被这种“稀缺头脑模式”纠缠很久。也就是说焦虑变成了一种习惯,将伴随其生命很长时间,乃至终生。
《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是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她在1998年,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六个地方,在不同的城市去打工。
为了确保她能真实体验当地底层人民生活,每到一处她隐瞒自己身份,断绝和过去朋友来往,全靠1000美元的积蓄开始。芭芭拉在不同的城市,换了六种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但是结局都一样:
她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困局。
· 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 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 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关注和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
· 然后换一个地方,进入下一个循环。
不要以为影响你思维的是大东西,往往可以是很小的事情,佛经里面叫执念,执念多走一步就是妄念。
时间,性,能结婚的对象,为了结婚要买房子,这些事情都是。
如果陷入窄带思维模式,你会越来越窄带思考,你给自己的选择会越来越少,你会发现自己总是陷入二难选择困境,但实际上,真实的生活往往有无穷精彩的选择。更可悲的是,知道别人有更精彩的选择,反而会加深他的焦虑心理,然后进一步恶化你的思考模式,而不是陷入更深入的思考,跳出小格局来思考问题。
稀缺头脑模式的运行机理及危害
当我们的大脑被稀缺俘获的时候,我们会专注于解决目前的稀缺状况,这样会导致两个现象:专注红利和管窥负担。所谓专注红利,简单的理解就是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调动各种潜能,最终会超水平发挥;而所谓管窥负担是指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其他短期内貌似和解决此事无关的一切都会被忽视,包括那些对解决目前状况有益的长期行为。也就是说,专注与眼前事物,有好处也有坏处,但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这一点。
稀缺导致的另一个现象是会减少我们的“带宽”,作者对带宽的定义比较宽泛,简单点理解就是心智容量,包括两种能力,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由于带宽减少,我们的认知能力(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智商)和执行控制能力都会减弱,从而会更短视、浪费未来的资源、缺乏前瞻性和洞察力、计划执行不力……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当前的稀缺并没有实质上的解决,甚至更恶化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再把这个流程简化一下,就是稀缺→稀缺心态→带宽降低→能力弱化→稀缺没解决,如此循环往复,穷者愈穷。
摆脱“稀缺陷阱”,远离焦虑,重构人生的办法
如果你想远离焦虑,摆脱“稀缺陷阱”,那么你先要了解一下贫穷有哪些习惯
10种贫穷的习惯
l 投机
l 过渡饮酒
l 过渡沉溺于电视节目
l 消极心态
l 不读书
l 拥有不良人际关系
l 收入来源过于单一
l 得过且过
l 花的比挣的更多
l 对健康不利的习惯
同样富有的思维也是由26种习惯慢慢培养出来的
26种富有的习惯:
l 坚持每天读书自学
l 至少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
l 与其他同样具有成功思维的人建立人际关系
l 追求自己设定的目标
l 梦想先行,目标紧随其后
l 避免浪费时间
l 每天睡够7~8小时
l 提前起床
l 发展多渠道收入
l 绝不拖延
l 寻找成功导师
l 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l 描绘生活蓝图
l 追求自己的激情所在
l 执着
l 不从众
l 展现良好的礼仪
l 提携和指导他人
l 寻找支持者,避开恶意评价
l 相信自己
l 为他人的成功助上一臂之力
l 将思考变成日常习惯
l 敢于提要求
l 避开消极事物
l 承担适度的风险
l 寻求反馈
如果你真的痛下决心,决定走向一个富裕不焦虑的人生,那么一定要养成设定远期目标的习惯,同时要学会用跟进表每天监督自己养成和戒掉以上那些习惯。
欢迎朋友们评论,也欢迎给我私信,我愿意把我珍藏的一本讲解关于如何逆转自己人生的电子书《重构》分享给你。
青葵老师愿意和你一起创造健康快乐生活,实现美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