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有个辩题是生二胎该不该经过老大同意。反方提出了一种观点: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尊重,因为这是溺爱,会把孩子宠坏的。其实,这种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
·父母太在乎所谓的尊重孩子的意愿,你让他无法对真实的世界脱敏;
·尊重就是溺爱,不能让孩子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围绕他们转的;
·孩子要是不高兴就让他不高兴,让他知道,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面子是靠自己挣的,同样尊重也是靠自己争取的,对家里没有贡献就不该有尊重。
真的是这样吗?很多人是同意这样的观点的,虎妈狼爸,秉持这样的理念,也许会养出成绩很好的乖孩子。但是,同样也有很多家长指出,这种连最起码的尊重和溺爱都分不清的毒鸡汤,不知道祸害了多少人,才养出了没有承担的巨婴。
鲁迅都说过,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以后,也做不了人。
那么,为何要尊重一个孩子的意愿?简单粗暴,直接通过武力让孩子顺服,不是更简单的事情吗?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为何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本文的内容大概分为下面三个部分:
·尊重不等于溺爱,一个得到充分尊重的孩子是惯不坏的,然而,一个得不到尊重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
·所谓的哭声免疫法根本就是育儿界的毒瘤,那么,孩子哭了要不要管?父母面对孩子的哭声,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为何亲子之间要建立情感账户?孩子手里只有两颗糖是什么样子,孩子手里有一百颗糖又是什么样子?
一、育儿界的毒鸡汤: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
其实这场辩论赛正反双方辩手的性别挺耐人寻味:正方,支持经过老大同意的,三位都是女性。而反方三位辩手,则都是男性。反方一辩和二辩反复在强调一个观点:不要给孩子过度的尊重,这会宠坏他。
我们先来看看反方一辩毛冬是怎么解释他的理论的。
他说,脱口秀演员就是要在笑声的包裹下讲述令人不适的事实。在此铺垫之下,讲述了一段令人不适但是他自己觉得交心交底的话语。
他说,#生二胎该不该经过老大同意#这个题就不应该存在。因为这些事情根本就不需要经过一个孩子的同意。父母太在乎所谓的尊重孩子的意愿,照顾孩子们的情绪。你让他无法对真实的世界脱敏。
如果生二胎,老大不愿意,不配合。就让他生气,就让他委屈,就让他不开心,我凭什么让一个小孩来做这个决定。我来翻译一下,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强者才配有话语权,才配得到尊重。
我随手摘录了几个弹幕:
今天听过最大的笑话,我甚至怀疑是在反讽。
没搞清楚什么叫尊重啊!
对人过分尊重是问题?
不是尊重太多,而是溺爱的过多,两者概念并不一样。
熊孩子是放纵不是尊重吧?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看一个人怎么对自己的孩子,先看看他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在刚开始辩论的时候,他就交代了自己糟糕的父母关系:
“年轻人老是跟父母关系不和。学习不好,不听话。和父母关系很僵。当父母问是否要二胎,他觉得父母是大号练废了,要来练小号。”
我想说的是,亲爱的,你家不等于全世界。你从小没有受到过尊重,不知道作为一个个体,受到尊重,拥有独立的尊严和人格是一种什么感受。那么,请闭上嘴巴,让其他的小朋友感受到这种尊重和爱。
所以很多父母所谓的“爱”并不是基于尊重,而是基于控制。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中提出,“中毒”的孩子长大之后,所表现的症状都惊人地相似: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一无是处。
二、哭声免疫法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育儿界的毒瘤:哭声免疫睡眠训练。我相信很多家长都看过这个方法。比如,马伊琍都不能幸免。在这里大概介绍一下,
所谓哭声免疫训练法,简单的说,就是孩子哭泣的时候延迟一段时间再去抱,甚至不用管孩子,他知道哭了没用,自己就不哭了。随着延迟的时间越来越久,最终孩子就会不哭不闹,独立自强。
哭声免疫法因为见效快,让妈妈省心省力,曾在美国风靡一时。连马伊琍都曾经使用过,她在微博发布过这样都一段话:
“虽然两天就成功让她学会睡整觉,可一岁半时又开始反复,睡着后她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而我则在黑暗中坚持不理她......而Emma的妹妹,未经任何睡眠训练,满一岁一样自然睡整觉也不吃夜奶,想来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么呀!”
可见,她也是在二胎的时候,才逐渐摸索出来自己的育儿经验。
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很多宝宝的“受虐记录”。无非是,家长相信了哭声免疫法。决定要在自己的小孩身上试试。当孩子哭了,家长就忍着,孩子一直哭,家长一直忍。等孩子绝望了,知道哭了没用了,就不哭了。
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失望,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免疫。让一个还不会爬的小孩知道,哭是没有用的。
朋友A对我说过,小孩哭了,就任由他哭,孩子从小就不能惯着。他们家里的育儿观倒是出奇一致,和奇葩说上的毛冬和程璐很一样:不能让孩子觉得世界都围绕着孩子转。孩子哭了就哭吧,哭够了,知道哭泣没用,就不哭了。
可是,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懂什么叫耍脾气撒娇吗?
朋友B对我说,我也不惯着孩子,但是也不忍心听孩子一直哭。于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孩子哭的时候,就先让他哭一会儿,然后再去安抚和缓解孩子的哭闹。
记得在《美国育儿百科》看到过,七个月以内的孩子,家长应该有求必应,孩子哭了,就立刻抱起来安抚,找一找哭泣的原因。这个时期,孩子的安全感是很重要的。在婴儿刚出生的几个月内,解决他哭闹题的最好办法是迅速回应。这么小 的孩子是不会被宠坏的,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你对求助信号及时回应,孩子就不会哭那么久。
书里还有这样的描写:仔细体会婴儿不同的哭声,你很快可以分辨出他什么时候想要人抱、什么时 候想要人哄、什么时候需要照顾、什么时候最好不要理他。你甚至可以从他的哭泣方式判断出各种特殊需求。
所以,对于哭声,应该仔细查明原因,对于孩子有足够的了解。而不是一刀切,任由孩子哭个不停。
《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这本书里也提到,在婴幼儿时期的小孩,肚子饿了有吃的,哭了有人安慰,累了就有人来抱,会让他们安心成长。
我们都过于着急,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很多家长有意无意,就做了揠苗助长的事情。提前让他们知道世界残酷的真相,提前让他们开始悬梁刺股。
可是,如果一个小孩,一株树苗,在早期还没有长成小树的情况下,就人为地给他们制造一些不该他们承受的暴风雨。最后,还要怪孩子不成器,没有成为栋梁。
所有的育儿书籍,核心和根本,就是培养和树立孩子的自尊心,而不是恶意打击。虽然外在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是,内在的核心是不变。
三、情感账户:孩子手里的一百颗糖
当一个孩子手里有一百颗糖果,他怎么会介意分享。当他手里只有两颗糖,你又凭什么要求他大方。傅首尔所说的孩子手中的糖果,可以理解为亲子之间的情感账户。傅首尔是如何往这个情感账户中投资的呢?
傅首尔说,如果老大坚决不同意,这坚决的背后,是父母给的爱不够。当她问自己的孩子,是否同意生二胎的时候,儿子这样回答:我觉得你要考虑清楚,万一跟我一样不争气怎么办。
傅首尔还说,只有我这个当妈的,才知道孩子的不安。孩子的不安来自于:妈妈,是不是我在你心里还不够好。父母给的爱不够,情感账户储值不够,孩子才会坚决反对生二胎。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账户一直亏空,孩子在成长过程,乃至长大成人之后,是没有自己的。也许会迷失自己,也许会被金钱,名利等牵着鼻子走,而找不到自我。
相反,如果家长一直在往这个情感账户中充值,那么,一个孩子,从小就得到了尊重,能够充分肯定自己和接受自己,这样的人,首先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够走得长远。
马伊琍曾经在微博上提起过7岁的女儿打耳洞的故事。
7岁的女儿提出要打耳洞。马伊琍明白,越压抑,越想做。经过了文章的同意,母女俩就开始找合适的地方进行打耳洞。
只是,马伊琍突然想起来,自己高二时穿完耳洞一直发炎。医生果然说有很大机会遗传,并且不打耳洞没事,一打才会发病,没有治疗办法,属于良性肿瘤。
她把这些原原本本告诉女儿,最后女儿说,那等我长大了再说吧。
要真正从潜意识里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而不是任由你摆布的小人儿,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好难!
做一个朋友型的父母,而不是父母型的父母,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是,这样做可以给双方的情感账户充值。
最后总结一下,溺爱孩子是不对的,作为父母,应该区分清楚溺爱和尊重的区别。尊重孩子是一个父母最大的修养,一个得到充分尊重的孩子是惯不坏的。面对各种各样的育儿方法,父母不应该尽信书,而应该理解背后传递的信息:只有充分尊重孩子,满足孩子基本安全感的需求,才是好方法。最后,亲子之间要建立情感账户,这样的孩子才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