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处深不见底的悬崖边,风声呼啸,带着刺骨的寒意。悬崖的对面,是一片同样陡峭的峭壁,峭壁上隐约可见一扇门,那扇门半掩着,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通往未知世界的秘密。而在这两座悬崖之间,只有一块狭窄的木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它随风摇晃,每一次颤动都似乎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断裂。
这木板,就像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未知的道路,静静地等待着勇敢者的到来。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风声和木板摇晃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令人心悸的氛围。然而,就在这片寂静之中,一群探险者缓缓走近了悬崖边,他们的目光紧盯着那块摇晃的木板……如果这条路就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通道,你会踏上去吗?
有人会表现出谨慎的态度,认为如果木板足够牢固,才愿意尝试。可能有人提出反驳,认为木板看上去太危险,需要更多的准备。又或者,有人提出应该先建好一座桥再来考虑如何过去的建议。
而还有一类人则会义无反顾坚定的踏上摇晃的木板,那一刻,他们接受了没有验证和保障的世界,将自己的存在完全交付给意义。跨出的每一步,都是对自我的选择。也许你会不禁问道:“如果木板真的断了呢?” 他们将回答道:“信仰的意义,并不在于到达彼岸,而在于跨越的瞬间。那一刻,你成为了意义的创造者。即便坠落,你也已经完成了对自身的绝对确认。”
正如岸见一郎【日】在《我们必须工作吗?》中写到:法国哲学家让·吉东曾提出,我们必须清晰地辨识天职与野心的区别。他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野心是不安,而天职是期待。野心让人心生恐惧,天职却令人喜悦。野心是百般算计后结出的苦果,成功只是其中相对不那么差的一颗。天职却如同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便荣耀加身。”那些有幸找到了天职的人,他们虽然同样是做出了选择,但做选择时,他们不会感到恐惧,心中只有深深的期待。他们也不会担心如果做了错误的选择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这些问题压根不会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野心”一词确实包含了勇于挑战新事物的意味, 但也可能暗指那些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空想。在田边圣子的小说《华裳虽褪》中,一位想要上大学的女性被亲戚指责爱慕虚荣,她反驳道:“这不是虚荣心而是上进心。”尽管有些人上大学的动机确实出于虚荣心,但也有人是真心希望能够借此提升自己。那些为了满足虚荣心才上大学的人,有可能会因为辛苦而停下求知的脚步。但是,人们其实不只是在为自己而学习。
阿德勒承认,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虚荣心。但他也明确指出:“虚荣心无法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也无法赋予我们创造伟业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四个问题,来识别自己正在履行天职还是被野心裹挟:
[if !supportLists]1. [endif]自我反思:感受与动机。当我思考我的工作或追求时,我内心主要感受到的是喜悦与期待,还是紧张与不安?我的主要驱动力是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和内在满足,还是为了获得外界的认可与成就?
[if !supportLists]2. [endif]过程体验:自然与刻意。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是否感到流畅与自然,仿佛一切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还是需要不断强迫自己,克服重重困难?
[if !supportLists]3. [endif]后果考量——长期与短期。如果我成功地实现了我的追求,我期待得到的是持久的满足感和内心的平静,还是短暂的虚荣和新的欲望?这些后果是否符合我内心的真实需求?
[if !supportLists]4. [endif]他人评价——内在与外在。在做决定时,我更倾向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是更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当外界的评价与我的内心感受不一致时,我通常会如何权衡和选择?
繁华的都市中,程辉是一位年轻的程序员,他的生活轨迹似乎早已被预设——与代码为伴,日复一日地沉浸在编程的世界里。然而,在这看似光鲜的职业背后,程辉的心中却藏着一份不为人知的迷茫与挣扎。
程辉自小便对计算机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独自坐在电脑前,沉浸在编程的世界里,享受着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那时的他,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期待,梦想着有一天能用自己的代码改变世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重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逐渐侵蚀了他的热情。他发现自己开始为了升职加薪和外界的认可而努力,而不是因为热爱编程本身。每当面对难题时,他不再感到兴奋和挑战,而是焦虑和挣扎。那份曾经让他热血沸腾的激情,似乎已经被现实的尘埃所掩盖。
一个偶然的机会,程辉参加了一场母校举办的编程交流会。在那里,他遇到了几位同样热爱编程的学弟学妹,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技术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们的讨论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仿佛是在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刻,程辉的心被深深触动,他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份对编程的纯粹热爱,那份与代码共舞的快乐。
回到家中,程辉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他意识到,如果继续按照当前的方式工作,他或许能够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但那份内心的空虚和迷茫却会如影随形。他开始怀念那份自然流畅的感觉,怀念与代码共舞的日子。于是,他决定做出改变,重新找回对编程的热爱。
然而,改变并不容易。程辉首先向公司提出了转岗到研发部门的请求,但这一决定并未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有人质疑他的选择,认为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去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面对这些质疑和不解,程辉的心中曾有过动摇,但他知道,这是他内心的声音在呼唤他,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
在转岗到研发部门后,程辉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他需要从头开始,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他开始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让他感到兴奋和满足。他逐渐找回了那份对编程的热爱,那份曾经让他在大学时期热血沸腾的激情。
与此同时,程辉也开始参加各种编程社区的活动,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习。他结识了许多同样热爱编程的朋友,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程辉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还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友谊。
随着时间的推移,程辉在研发部门的工作逐渐取得了成果。他参与的项目获得了公司的认可和奖励,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赞赏。更重要的是,他找回了那份对编程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的眼神里重新焕发出了光芒,那是一种对未来的坚定和自信。
程辉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选择时,不妨先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渴望和追求时,才能做出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质疑和不解,但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听从内心的声音,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就像程辉一样,他勇敢地追寻内心的灯塔,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职和幸福。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找回了对编程的热爱,还收获了成长、友谊和人生的真谛。
所有的辉煌成就,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而不能推动人类的进步,那就便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