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得语文者得天下”,近来我才知道它的下一句是“得阅读者得语文”。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作业成年人的我们拿到一本书阅读的时候,显然,保持昏昏欲睡的状态比清醒容易的多。
那为什么仍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温暖舒适的床上也能清醒的阅读。
能否保持清醒的阅读状态,取决于你是否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阅读目标,一般来说,阅读类型分三种:一是获取资讯,二是娱乐消磨时间,三是增进理解力。
我们都清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没有理解性的去阅读,也不是真阅读。
真正的阅读是积极的,清醒的,主动的,是能解决问题的。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知,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初学者的无知体现在连字都不会阅读,而学者的无知却是读错了好多书。
不管我们是初学者,还是后来学者,都非常有必要知道如何真正阅读一本书。
首先,拿到一本书,普通人的习惯就是翻来书本的正文,逐字开始读起,他知道这句话在说什么,下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种仅仅能理解一句话讲什么的阅读层次,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阅读水平,称为基础阅读。
这样的阅读方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是有限,都是带着问题才会去书中找答案。所以我们需要有效率的进行阅读。
现在市面上,线上的各种各样的书籍多如牛毛,如何纷繁复杂的书籍中,选到一本自己情有独钟的呢?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提升阅读层次—检视阅读。通俗的来讲,检视阅读就是快速的略读,浅读。
具体来讲,分别是:
第一,如果这是一本有书衣的新书,不妨看一下出版者的介绍,它里面可能含有这本书主旨的摘要。
第二,我们先看书名页,有序就继续看序,主要明确书籍类型和确定书的主题。
第三,我们研究目录,就是对书本的框架做概括性的了解。
第四,如果书中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因为它可能关系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五,从一本书的目录中挑选出,几个你感兴趣的与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第六,最后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完成以上六个步骤,一个小时都不会用完,你就会对这本书有相当系统的认知,帮助你做出取舍的决定。
当你完成了检视阅读,发现这是一本值得你学习的书,这时候你需要学会阅读的第三层次—分析阅读,帮助你咀嚼消化,生成你自己的智慧。
分析阅读是最难,也是收获最多的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对一本书进行完整的分析阅读,无疑把这本书生吞活剥,所得到的一定以一抵十的答案。
以此为准,当我们把一本书,十本书,百本书都能做到归纳和演绎,那我们就很快能达到了阅读的终极层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局限于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而是给这个计划开始时候的问题提供最终解答。
如同解决问题不是根本,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根本。读书也不是人生的根本,知道如何读好书的方法才是根本。
好的阅读,不光对阅读本身有用,也能帮助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更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实现丰富,快乐,圆满的人生。
ps:阅读的方法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