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成长系统
【知识描述】
如何更好地设计一套成长系统?
流程化→拓展节点→更新框架→演化路径→实验心态
1、思考和行动流程化
将一项任务中「能够复制和迁移」的部分以流程的形式固化,可以是一个步骤、一个模型、sop、核对表,可以以书面形式或是记在脑子里。当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寻找已有流程去解决。
2、拓展自己的网络节点
知识具有网络效应,知识节点的多种组合让系统富有弹性。更多的知识节点有更多的重构方式,所形成的系统结构也更有柔性,从而能够消解更多外在的冲击力。
需要注意的是节点除了指知识外还包括一切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把节点储存起来,做成自己的工具箱。不同领域节点构建链接,底层打通,形成更加紧密有韧性的系统。
3、更新自己的思维框架
思维框架我们默认为真的东西,它是约束我们思维的条条框框。如何突破这些条条框框,首先质疑支持自己框架的信念,其次要广泛接触新信息进行融合与修补,最后形成新的框架,容纳不同的信念。
4、设计系统演化的路径
我们相当于一个不断成长和演化的系统,不是人自己在往前走,而是系统本身沿着关键节点进行演化。要想演化的更好,不是想着我要做什么,而是通过愿景以及结合自身设计自己的一个又一个节点来实现。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5、用实验的心态去探索
做成了很好,没做成也没关系。不计较结果,关注过程中的感受、想法和经验。
【知识联想】
设计大脑系统的过程就好比学习数学的过程,通过学习掌握数学中的基本题型及其对应的解题流程,同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都是一样的。
拓展网络节点就好比刷题了解更多的题目考察方式,遇到一个新的陌生的题目是,能够迅速回想自己以前有没有做过类似的,做得越多思路越开阔。
更新框架就如同更新不同的题型解题方法,小学常用算术,初中用方程。
设计系统演化的路径,一道题目涉及到多个知识点,证明过程是由一个有一个结论链接而成,确定好要解决的问题,倒推需要证明什么条件,从而解出这道题。
用实验的心态去探索,做题可能做得出来也可能做不出来,这没有什么,要注意观察自己在做题时是怎么想的,想到了哪些知识点和方法,没有想到什么,做题的感受是怎样的。
【经历联想】
以前一个人住的时候,需要自己做早餐。我做饭比较慢,有时会忙的手忙脚乱。
后来我在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用到的食材提前准备好,并且记录自己做早餐所需要的时间。
在不断地记录和试错之后,每天早餐大概花费20分钟就能准备好,并且只要在一开始设置好就行。
【行动与启发】
总结自己生活中可流程化已流程化的事,前者尽量流程化,后者进行更新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