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仓促的合住书本打开电脑,尽可能的留下脑中那些“飘忽意象”,将其转换为文字,就像是高维度的生物留下给人类信息一样———不知道,想到这些东西就感觉很庞大。
入了本新书 汪曾祺的《受戒》,说其新是因为之前翻的少,最近还是没能好好的控制住该死的时间,该死的!
书中皆是文章,文字,是不会动的,没有颜色的,没有触感的,或许唯一直接接触到的感官就是一丝丝新纸的气味。而当你读过之后,不得不感叹文字的伟大和想象力的力量,我更愿成为一个画家,热爱颜色和不羁,将所想的一切都画下来,我可以那么做,但那实在太糟糕了,不能说抽象,在他人眼中可能意象都无法形成。
如果用画来描述生活,会很复杂,点点细节,花费大量的精力,欣赏起来也觉得眼花缭乱。热爱文字的一个原因就是其简单而又强大,在读完汪老的文字后便更觉得如此。在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似乎忘记了开始想写的东西。
生活感,就是我从文章中感触最深的,是最简朴但容易让人忽略的一种感觉,因为每天都在生活。对比一些“大事情”的描述例如很多的“第一次”,我更愿意将我普通一天早晨起床时的所有心理活动渗透在文字当中,又或者分析今日走在路上面对面看过的每一双眼睛的不同。我热衷于这些有生活感的事物,让人感受到生活。
这两人说不定有机会认识,他们老早谈过话了——在澡堂里,饭馆上,街上,隔若干日子,碰着了,他们有招呼之意,可是匆匆错过了,回来,也许他们回想,这个人好面熟,哪里见过的?
——《邂逅》
《受戒》汪曾祺
又是烟火味的感觉。我们活的越来越简单了,不愿意麻烦点,多动动手,动动脑,弯弯腰,走两步。
常常也是一涉而过,清新的后面是沉滞,像一缕风。
——《邂逅》
《受戒》汪曾祺
有人说汪老的文章像一汩汩清泉,我读了一段时间,却如同饮烈酒一般令人沉醉,开始幻想,我醉在那描述的所有事物中,扬州饭店,南京面点师傅,寺庙,小和尚与小女孩,戏台,卖唱的。个个都如此韵味,每次到戳到我点的句子就好像遇到了个老朋友一样,摇头,咧嘴笑。搬到现实当中,生活当中,也该细细品味,找寻乐趣,要有仪式感,烟火感,人际感。
我还不够文化与经历,或许品析不出文章中更深沉的意味。不过我所写皆为我所想,每次将脑中捕捉到的东西创造出来时便有一种生育的既视感。
我厌恶说教,渴望不被允许的事物,反对一切形式的禁锢,热爱生活和敏感话题。
2021 1 24
关注公众号:精神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