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旷达是东坡

在中国众多古代文人中,苏东坡无疑是最受后人喜爱和景仰的一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困厄袭来,几人能淡定从容?苏轼以他的超脱旷达给世人树立了典范。

苏轼少年得志,二十二岁便高中进士,更因为欧阳修的褒扬而备受推崇,然而这也为他树敌无数。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激进措施,遭人构陷,“乌台诗案”中,他几乎丢掉性命,被贬黄州,此后政治生涯几经起伏。但无论进退,他始终豁达乐观,从不沉沦,从不依附!

《东坡志林》是苏轼所著的笔记散文集,记游、怀古、美食、怪谈、佛道等等,文章短小,趣味良多。读这部经典,我们会从许多篇章中,看到一个旷达飘逸的苏轼。

《记过合浦》写于苏轼被贬海南之时,渡海后,由雷州半岛西行适合浦,途中连日大雨,船在海上颠簸,生死难测。他仰望一天星斗,不禁感慨:“吾何数乘此险也!”此时,他凝视身旁稚子苏过,想到所撰《书》、《易》、《论语》尚并未行于世,遂抚之而叹:“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正是这样的责任心,让苏轼自信自己必逢凶化吉。

被贬海南之前,苏轼年纪已高,料想性命堪舆,于是临行前,做了一副棺材先行送到海南。然而正是这样的苏轼,在海南兴办教育,化育百姓,传播文化。他来之前,海南没出过进士,自他之后,海南出了几百个进士!

苏轼曾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在屡次被贬生活中,访友作诗,烹肉煮菜,赏月饮酒,硬是把贬谪生活过得声情并茂,有滋有味。《记承天寺夜游》中,他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共赏明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远离了公事冗杂,远离了权利漩涡,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黄州开辟了新的人生传奇。他勉励自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被贬惠州时,他寓居嘉佑寺,纵步松风亭,疲惫之时,忽然悟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是啊,人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轼由此说道:“如脱钩之鱼,忽得解脱。”

对人世纷扰看得通透,对名利得失不费心钻营,对生死进退看得淡然,于是,苏轼成为铜墙铁壁,无惧霜刀冷雨,他只做自己的“兼济天下”!

密州任上,他整顿军队,弯弓怒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片拳拳报国之心;转任杭州,他疏浚西湖,兴修水道,利国利民;徐州水患,他身先士卒,说服禁军,水退后合理治水,解决了徐州多年水患,卸任时,百姓夹道相送,不忍离别。

苏轼超级自信,对为诊病的聋医庞安常说:“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的确如此,欧阳修曾说,一千五百年才出一个苏轼!

面对小人构陷谮语,苏轼看得透脱:“若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千年之后,章惇、蔡京之流已没入历史的浊流,而被他们想尽办法,焚书刨石,意欲除名的东坡居士,却成为中华民族一座不朽的精神图腾,给困厄悲苦中的人以无限的心灵慰藉,成为无数人栖息的心灵故乡!

我们何其有幸,与苏轼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照耀过苏轼的月光,穿越千年,如今依然皎然于空!我们何其有幸,东坡铁板铜琶一样铿锵的文字,将照耀我们黯淡曲折的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东坡诗词历来喜爱,近年三度阅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加上之前对苏轼的点滴了解,试着整理概括,凭记忆的脉络梳理简...
    薛定谔的流浪猫阅读 9,386评论 0 14
  • 第一家 总之不知是运气还是新公司缺人,我已经进过两家新公司了。新公司呢顾名思义就是新开的,并且传媒行业发展得如火如...
    陈苡安阅读 4,017评论 2 0
  • 生命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没有永恒的黑夜,只有未到的黎明。
    七嘟爻阅读 2,707评论 3 2
  • 来聊一聊家乡的习俗吧。 二十四扫房子,今天家里在扫房,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小时候在姥姥家,每当到了扫房...
    浮游Jean阅读 1,274评论 0 3
  • 今天是星期一,闺女早早的起床,洗刷,吃饭,便开始读起书来。 中午回到家,闺女说周末作业竟然忘带...
    刘林涵妈妈阅读 92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