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继续《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学习之道,是“学习学”的纲目。程颐说:“五者废其一,非学也。”这五条是“学习学”,少一条就不是真学习。让我们来一条条体察一下。

第一是要博学。学习首先是一个数据录入和积累的过程,学习怎么学通的呢?都是触类旁通。你脑子里的数据要够多,它们之间才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读书必须旁搜远览,于古今中外事物之变,无不考求,广博见识,如此才能义理精通。

怎么才能博学呢?就是要花大量的时间读书。要用压倒性的时间投入,大块大块的时间投入。怎么安排出时间来?曾国藩讲了两条:一是少举事,少应酬,晚上不要出门,早上早起。少举事,就是少做点事。

曾国藩讲的第二条,是日日不断之功。他说,做任何学问,都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一定要有计划,对自己有要求,每天都学。他讲得很具体:你不能说今天忙,就把今天的学习任务放到明天;也不能说今天有时间,就把明天的功课先做了,一定是每天做当天的。

第二个讲审问。读书学习,总有不懂的地方,不懂就问,一定要把它弄清楚,没搞清楚就不要放弃。如果“好读书,不求甚解”,那读一千本不如认真读一本。学就要学个明白。

不明白就要问,脸皮要厚,要仔细问明白,而且要真问。很多人问问题都是假问,要么是根本没提问,只是借提问之名,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是提的问题和老师讲的事根本无关,还有更多是挑战式提问,这些都不是为了自己学习。所以审问之,是诚的修炼,而提问,本身就需要诚意之问。如果提问本身就没诚意,也就修炼不到诚了。

第三是慎思之。这个慎思的慎,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问得明白了,回家还要自己仔细思索,切己体察,事上琢磨,然后有所得。另一方面呢,也是叫你别钻牛角尖,别想得太多,这样会变成穿凿附会,不是真心求道了。要本着大道至简的平易之心,求之于真切之处。

第四是明辨之。是于义理精微、公私之间加以辨别,辨其何者为是,何者为非,何者似是而非,何者似非而是,这些都一一明辨了,然后就能尽其精微,丝毫不差。

最后讲笃行。博学了,慎思了,审问了,明辨了,前面四条都一百分了,但是,没有笃行,那就都是虚文,都是一场空。因为知行合一,没有笃行,就是一场空。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你一定都要笃实去做,才有体会,才是真知。

这一段,还是在讲前面的择善而固执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就是择善,从知识义理的海洋中把善择出来;而笃行,就是固执之,坚持去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习学五条,少一条就不是真学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就是大块大块时间的读书,重要的...
    功能美阅读 1,222评论 0 0
  • 古人说“十岁不愁”,人在童年的时候,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热爱,渴望去探究这个世界。整天乐呵呵,玩玩闹闹,自由自在,...
    诗意与禅意阅读 1,326评论 0 1
  • 真爱强烈,自会传达给别人。 hello,我是聂梦茵。 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 今天是新栏目“好书推荐”的第二篇,第...
    聂梦茵阅读 7,814评论 1 25
  • 昨天下班时,我气愤地“问候”了领导。 因为我忙了一天,下班后还在做表。结果领导丢了一句:“有时间的时候把交易室收拾...
    温水里的呱呱阅读 2,361评论 0 2
  • (一) 我叫七葵,是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普通女孩。爸爸妈妈都很爱我,只是妈妈总是出差到外地,很少见她。爸爸说,我刚出生...
    紫罗兰的不朽阅读 2,9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