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方有佳人
漂洋过海的来看你。
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
——李宗盛
1.
写下这篇推送的时候,我正坐在西安临潼的一家温泉酒店里,准备发完推送就下楼泡温泉。
然而就在今天下午我还在壶口瀑布,昨天晚上,我还在山西的家里,昨天上午我还在沈阳,前天,我还在内蒙。
2.
快捷的交通带给生活无数加一种可能,今天在高速上看着急速而过的那些山和树,看着层次变化明显的植被和地形,忽然想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逃离的过程。
其实在这之前我是相当不愿意旅游的,虽然主要原因是我自己太懒,不愿意到处折腾,但我想究其根本是太念旧,不想刚到一个城市,刚刚适应它的生活节奏和饮食口味就再次动身离开。
告别,终究是一个不算是太舒服的过程。
但我承认,旅行的确是一个治愈的过程,它能真切的让你实际感受到,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还有那么广袤的一片山河,也能让你知道,自己在自然面前,在众多本土人面前,是多么浅薄和渺小。
我家乡在内蒙靠辽宁的过渡区域,说是孝庄故里,但长这么大也没什么兴趣想去看看她的铜像,没有大家想象中内蒙的天苍苍草茫茫,没有游牧民族和他们的蒙古包,当然,更机会没见过几次牛和羊,不过涮羊肉吃的倒是真不少,毕竟科尔沁牛羊肉在全国都是很出名的。
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中心,生活在钢筋水泥包裹的地方。
3.
旅行可以治大家的愤青心。那时候我也是一个标准的中二青年,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容易变得激动和愤慨。后来随着走过的地方多了,见到的民俗习惯多了,才逐渐明白,很多东西我们以为不存在,只是因为我们见识薄。
我在华南一个繁荣的村镇里,看到了香火鼎盛的家族宗庙,看见他们毕恭毕敬的行跪拜礼,等级层次森明,才感受到数千年来流传不洗的宗庙文化,真的,亲眼看见的时候完全没有觉得他们封建迷信的意思,有的只是深深的敬仰和更多的尊重。
在沙漠里,我才明白要找个厕所是有多么多么的不容易,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沙漠里有很多人玩极限赛车,想要嘘嘘就要在山坡的最高点解手,千万不能藏在下坡的小沙坑里,不然很容易被上坡的车辆忽略,一个猛子扎下来,那就是一场悲剧。
宁可让所有人看到你在随地大小便,也不能偷偷背着人以身犯险。是不是很丧逻辑?
毕竟,全裸的都看到腻啊!
可能它实物没有电视宣传片的宏伟浩瀚,但它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壮观和真实。
4.
当然,我去过的地方并不算多,但这足以让我明白,我所在的地方并不是整个中国,在世界来看更显得渺小的不值一谈,我习以为常的东西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我所以为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
这样的道理说起来觉得超级俗套,但是经历了才知道,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很多人真的不能真正做到。
走过的地方越多人就越变得越谦卑,因为在不断的见识中每个人心里都会暗暗地自我比较。
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外国人时的紧张和激动,恨不得拿着手机追着人家一个劲儿的拍照;
第一次坐飞机,足足提前了很久到机场,既好奇周围的一切东西,又怕被别人看出来自己是没坐过飞机的土老帽儿;
第一次出国回来,几乎逢人就想找机会提一句,我和你讲啊,我在XX国的时候.......
fin.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只是你将这个时候提得越早,旅行对你的改变程度就越大。
当你见识过最好的,体验过最差的,在旅途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之后,不会再可以抑制,自然就会行为举止落落大方,让自己舒服,又让别人舒服。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在家得不到的修养。
说了这么多,旅行对人真的有改变么?
我说不好。
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理解渠道。
年纪越小,改变越大,当改变已经大到内化为你自己性格的一部分,反而就看不出来有什么影响了。
就像是去过四五十个国家的人根本不会觉得出国有什么大不了,
走遍中国的人就不会觉得烧香磕头,做蛊养小鬼是多么神秘和不可说。
见识的多了,包容性就强了。
从这个层面说,使人改变的从来都不是旅行,是我们不断开阔眼界自己,还有吃遍全国小吃,体验过全球美味日渐发福的身体。
含着泪说一句啊,
回翻单反里面的照片,感叹夏天的我居然那么瘦!!超级瘦!!
对比如今,像个贪污公款的腐败老年干部....
不说啦,我要下楼温泉喽~
晚安,你和世界
有走的理由,却愿意停留
才是爱的最好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