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后后

一开始喜欢写作是觉得,写作可以捕捉到细腻的感情,而那些感情我不想失去。当然,这种想法来自于一个自卑的男孩子对追求不至的执着。
小时候写作文也获得过老师的赞赏,但是现在的我知道,那不是天才的观察能力,是我很刻苦地学习,看了许多作文书。想想都觉得痛苦,因为没有完整的童年。小学三年级这样的周末午后,我应该在班主任老师的家里面做作业,做课外作业吧。
后来我很抗拒议论文的框框,作文分数总是达不到要求。一方面,你很想逃,另一方面,你得专心听讲希望下次能完成任务。最终我被框住了。放纵地写点捕捉感情的文章,是在我高一高二的那段时间。后来我还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挺有天赋的。
再后来读大学,搬到集体宿舍。这种环境让我不安,却还是欣喜地写了一些上海生活风情画的记载。后来去了学生会,普遍那里的人都不说人话,为慎防自己说的话不被过分解读被人传为话柄,我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一方面我不愿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另一方面我无法正常地表达。我再一次被框住了。那就看书呗,起码有一个角落,我的思维是不受现实的束缚的,因为看的都是我认可的书,认可的作家写的书。我愈发不能说话,压力渐增的时候,我放弃说话。告诉自己,你没有足够的生活经历,告诉自己,你没有足够的高度去写。其实是一开始的在人群中官僚主义中的压力。
时人有话,不同的圈子不要强融。强拧的瓜不甜的意思,稍微不同。所以说说话是有压力的。而我的这种压力不放下一天,我想我是无法再言语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