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人推荐读了摩西奶奶的《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然后又读了两本打着摩西奶奶的旗号写得比较矫情的书。
首先评价书:个人觉得太不怎么样了,三本书的内容大同小异,里面讲了很多大家都知道鸡汤,枯燥乏味,内心是排斥那些文字的,有些能一句话讲明白的道理,一定要编排上一大段的比喻和排比,看得人心里刺挠得很。
为什么还是忍受着这么做作的文字读完了三本书呢?
第一,我花钱买的书,不读完觉得亏;第二,我不能读到一半放弃,因为我们读书小组还要打卡;第三,最重要的是,摩西奶奶打动了我,她很有生活智慧,这三本书是我能接触她智慧的唯一平台。
什么时候开始都是不算迟
摩西奶奶的传奇在于她的经历,她在58岁开始画画,80岁成名,大器晚成。原来的我只想自己活到60岁,觉得60岁以后就会成为没用的老太太,活着怪没意思的。大学做职业规划的时候,也就让自己又多活了20岁,主要是不好意思让老师觉得我如此的消极厌世,把自己死亡的年龄定到80岁了。但是现在我想不管能活到几岁,去做喜欢的事情,不用年龄做借口。
曾经在电视节目上看到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竟然在学英语,感叹不已,觉得那样的人生才算是圆满的。而我们很多人却把自己的学习年龄定在了20多岁以前,基本上就是上完了大学就不再读书,不是工作需要就不再学习。也有一些人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要面对很多社会的压力,不能放弃现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再重新学习。
摩西奶奶告诉我们: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即便你已经八十岁了。
做什么事情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自己保持充实
这句话为什么能击中我呢?首先我一直都很急躁,做事情总是会考虑意义何在,看不到它的意义或者未来能带给我的光环就会内心焦虑,我是被“无用论”洗脑的人。
最近在读《欢乐颂》,有的时候会鄙视自己看这种没太大“营养”的小说,都是霸道总裁高富帅。实际上我感情上是很喜欢书里面塑造的人物故事的,但是我的“无用论”在指责我的感性。
摩西奶奶的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为什么要意义呢,为什么要那么功利呢,只要我喜欢,只要这件事能让我生活充实,这就够了!
那种让我们感觉不到时间存在的事物就是我们痴迷的。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
时间是最公平的存在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万小时定律”,而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俗话说的三分钟热度的那种人。
决定做一件事,却很容易因为没有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而放弃。放弃了还觉得自己不行,不适合这个,然后再去做另一件事,然后再放弃……如此重复,始终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比某某人聪明能干,却不如人家。”
摩西奶奶从接触画画到成名花了22年的时间,而我们连22天都很难坚持下来,凭什么说自己很喜欢一件事或者说自己竭尽全力却还是不行。贵在坚持,用平和心去做事情,时间是很公平的,你下了多少工夫就会给你多大的回报。
有一个温暖的家,住着相爱的人,做着喜欢的事,这就是幸福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这句话是我在大学的时候看到的,当时很震撼,觉得说得那么确切但是又不想承认。人思想的开悟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呢,村上春树说:“人其实都是一瞬间长大的”。我也有几个清晰地思想转折点,就是一句话或者一个事件引发的。
高中复读的时候听到李开复说:“你应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而不是别人期望你成为的人。”我就突然开悟了,而后这句话一直都被我拿来提醒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摩西奶奶也告诉我们: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生活才会变得有趣,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意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