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自习课上,如果没有老师在场,那场景随便想想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不是吗?随着嗖”的一声,一本书也跟着出场,伴着哈哈的笑声,真正的“大嗓门”。
教室的热闹程度不输于菜市场,然而,这个“大嗓门”仍然脱颖而出,发出这个声音的是一个挺漂亮的女生,声音与外表极不相称,你是很难想像到的。
我管这女生叫“梅”。她讲话声音极大,好像不会轻声细语,动作幅度也大,是属于大大咧咧的那一类。除此之外,她也没有其他的太大毛病。
有一次,我忍不住叫她不大那么大声说话,淑女一点儿,她说:“小声说话,我还不如不说呢。”。唉,随她去吧。
我搬了新家,房子挺大挺舒适,就是周围的邻居好像跟自己不是一路人,他们显得很闲,也很豪放,喜欢扎堆说闲话,眼睛一边直直地望着行人,让人觉得很不爽。
刚开始住进新房时,早上都不用闹钟叫起床了,因为对面总有大嗓门传过来,我再困也得醒了。
那是什么声音?呼儿唤女声,叫门声……比如:“快点起床啦,再不起就迟到啦。”
“快了快了,喊什么喊!”
“我不喊你能起来嘛?”
“我的早餐就吃这些呀?”
“有它就不错了,要不,你路上随便买点来吃。”
……
一场乱仗,爸爸、妈妈、儿子、女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声比一声高!
我竟然发现,梅是我的邻居,真是见鬼。
从此,我生活在大嗓门中。
我向梅了解了她家的基本情况,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爸爸和妈妈,一家六口人,她说:“两个姐姐都去外地学校住了,我和弟弟、爸爸妈妈一起住在家里,要不然,我们会很热闹的,老师,你慢慢会习惯的。”
是的,我只能学会适应,别无它法。人家正常的生活起居你总不能干预吧,人家说话大声你总不能去怪罪吧。
我家的先生说:“梅妈上舞台根本就用不着麦克风,她不靠声音捞生活可惜了。”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父母嗓门高的,孩子的声音肯定也得高,要不,怎么能适应生活?在这样高声贝的环境中,不想大声说话都难!
虽然我不怪别人大嗓门,但是,我还是希望自己过得清静一点。
静与安然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