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世间最美的相遇,除了亲情、爱情以外,我想那便是师徒之缘。父母生我劬劳以有生命,爱情使我们拥有短暂的幸福,而恩师则为我们启蒙开智、点亮心灯。人生能邂逅仁爱慈悲而又智慧谦逊的恩师,真是一种莫大的福报。感恩祖上有德,让我们在自己成长的路上遇到了恩师汉风先生。
犹记得2月24日的卡地亚国际酒店会议室内高朋满座,座无虚席。彭城书院第13期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论坛吸引了近千余名家长前来参加。原本预备的600把座椅远远不够,义工老师们加了又加,但还是有一些家长因无一席之地而站在门前听先生发人深省的演讲。有人也许会问:是何内容让如此多的人洗耳倾听而犹恐错过一字一句呢?——是“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
提起传统文化也许很多人会存有诸多疑问,而家庭教育四字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的一生最完满的教育有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家庭教育首当其冲为根基,然而太多的人为此苦恼不堪,太多人为此一筹莫展,太多人为此忧愁万分。
俗语说:如果我们想给别人一碗水,至少自己要有一桶水。用此来比喻对孩子的教育再合适不过。家庭教育,教什么?如何教?作为家长,虽然关心却又有多少人学习过呢?人不学,不知道。以错误的观念以盲导盲,何谈教育呢?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孩子,学校教育一定收效甚微,社会教育一定四处碰壁,宗教教育一定叹而无缘。
两年前,末学有缘走进书院,第一次参加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论坛,听到汉风先生高屋建瓴的演讲,顿觉如醍醐灌顶,同时也是当头一喝。回望过往,一路走来,自己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等等,有哪一个身份如先生般智慧呢?又有哪一次反求诸己,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所在呢?听论坛的整个过程泪水总不自禁的流下,我知道那是悔恨的泪水。当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这样的教育;一定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力行;有朝一日也能用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像先生一样弘扬传统文化。
两年中,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去书院做义工?你每天去做这些,有什么意义?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我对子女的严厉与苛求。也有很多人提出疑问:孩子这么小,读这些大人都不懂的经典有什么用处?每当遇到这些质疑,先生的话就犹言在耳给我力量。先生曾说,有疑问是正常的。不管是什么事情,懂得问为什么,就是好事情;只凭自己的经验和愚见而一棍子打死就不可理喻。这些问题,我也曾不止一遍的问自己。正如每一次的家长学堂时先生都会问在场的家长们:你们为什么把孩子送到彭城书院?你们为什么让孩子读经?你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媒体采访先生为何十年前创办这样公益性的一所书院,又为什么多次易址,弦歌不辍。先生的答案很简单:“是因为读书人的良知!”每每听到想到这句简单而有力的回答,我都热泪盈眶,感觉有一股莫名的温暖与力量在体内百转千回。继而想到为人父母的我,也要有一种良知,以评价是否对得起子女,是否有为人父的资格,是否真的能够承担起为人父母、传家有道的重大责任。
良知——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良知是我们生而为人本有的,必不可少的特质。然而纵观现今社会,良知一词已经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遗弃。我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我们追求财色名利,唯独没有追求良知!我们造作了太多的恶,唯独没有种下任何善。《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把祖宗的余荫肆无忌惮的挥霍浪费,反作用力也就肆无忌惮的破坏着我们苦苦维系和追求的生活。试问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我们,幸福指数随之提升了多少?
传统中国人讲五福临门,都希望拥有“五福人生”。何谓“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而现在社会的我们完全颠覆了这种生活观,而陷入“五好人生”——好忙、好烦、好累、好苦、好惨。如果我们都没有幸福的心态和追求幸福的能力,我们的孩子又怎么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呢?我们总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挂在嘴边。难道我们从小让孩子奔跑在各大补习班的路上;让他们去学钢琴、小提琴、舞蹈等所谓的兴趣班;给他们花得之不易甚或取之无道的钱去择校;百年之后,留给他们很多的金钱、房子等。如此这般,就能让他们未来幸福吗?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言至于此,先生的传道又在我的耳边响起,先生的解惑又在我的心中鞭策着我。先生说,没有哪一片雪花会落错地方,每一个能走进彭城书院的弟子,都是有因缘的。我们因为祖宗余荫得以走进书院,得以学习经典,都是因为祖宗留给我们的福德。愈是深入经典,愈是走进书院,愈理解先生的大爱、慈悲、智慧。先生说,经典不仅是用来读诵的,道不只是用来书写的,而是用来指导我们做人处事接物的,用来引领我们启蒙开智与明心见性。能说不能行,不是真君子,枉为大丈夫。先生教导我们要在“人中磨,事上炼”。我们也要以一个读书人的良知,来传承先生的大爱,将一股股清流注入世间;要以彭城书院弟子的身份,去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以炎黄子孙的身份,去承接华夏道统,并将之发扬光大。
新年的钟声刚刚远去,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我们全家在书院的引领下又迈入了新的一年,也将开启新的征程。女儿柴婉婷一直在启蒙班学习,并且在夏令营与冬令营中荣获优秀学员称号;儿子柴乙航在明德国学幼儿园里得到老师们的教诲与厚爱,茁壮成长;我在书院义工队伍与附属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中学习与做事。今年,我光荣的成为了第45期启蒙班中的配班老师。我一定牢记先生的教诲:“人中磨,事上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