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医话(一千四百一十八)|胎病荣热、胎病卫热、胎病脏寒、胎病潮热

涵志潜神曰渊,巧发奇中曰颖,知微通机曰聪,投机顺变曰达。

议曰:儿在胎中,母于食物,尤喜啖姜瓜。古人有曰:修灶缺唇,食姜余指。盖姜性至热,又是腌咸,攻及血脉,传入经络,轻则令儿偏体生蛆疮,延热毒疮、丹疮之类,经年发作,或于头额生核,重则发大痈疖,溃即烂坏皮肤,十死一生,何堪忍见。

初生幼幼,毒气加盛,肌内柔弱,参术托里,枸柏扶肌,常与清心,平调血脉,母慎其口,父抱令馁,医工顺理,与扶其危。

议曰:儿在胎中,母伤和气,饥饱劳役,神疲力倦多矣。其有不劳役者,即有忧愁思虑,役乎其中,动之真气,攻之虚邪,干乱神魄,流入胎脏,儿乃受之。

既生之后,儿常昏困,腹急气粗,重则喘急,睡思不稳,狂啼烦哭,肌肉不滋,亦生疮痍,热发早晚,精神少具,良工正医,平调脏腑,脏腑既正,热目散止。

议曰:儿在胎时,将顺其月,母喜食诸生冷物过度,冷盛既寒,肠鸣泄利,时时有作。降生之后,其儿肚上青脉膨胀虚紧之者,乃是虚气入腹。

呃呃作声,日夜不禁,虽则渐长,终是脏腑阴阳二气受不匀调。若不温平分气,长成痞结,阳结易治,冷结难医,仍宜抑母服药,庶得乳温,令子调和,不至延病成害。为之叹也。

议曰:儿在胎中,母曾发作子疟,或者因患瘴气,母或饮酒无厌,或者冒风伤暑,热入经络,有伤荣卫。母虽分娩,以脱其难,儿袭其气,阴阳不解。初生嫩弱,血气不和,作热潮来,先寒关紧,身体作颤。

庸工未谙其理,即以艾炷灸之,经络未全,用之枉究。医士但与调中,均其阴阳二气。若是肚紧,宜以全条蛇蜕末,醋炒令热,手帕盛系肚脐上,即渐安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