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4月,中央巡查组曾亲临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面对湖区景色,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
如今事隔整整五年,岳阳市上自政府部门,下到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如何“守护好一江碧水”,把岳阳打造成一个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城市、岳阳人做了些什么呢?
首先因地制宜地全面改善洞庭湖和长江岸线的生态环境,各种强有力的举措相继得到实施,第一条就是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全面展开,取缔共记39个非法砂石码头,关停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达到1257家,清理因为造纸工业种植的欧美黑杨8744亩,拆除湖区矮围鱼网13.5万米,弃割近百万亩芦苇,还湖区自然生长,湿地复苏的壮观景色。
其次,针对影响生态环境的工厂,实行关停、搬迁的方法,洞庭湖区共有133万亩芦苇场,每年为造纸业提供强大的造纸原材料,但造纸业又是最大的污染工厂,为了湖区湿地环保,相继关停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微造纸业,实现造纸集团化,长江岸边经营了几十年的湖南泰格林纸集团岳阳纸业为了汩汩清波入长江,大力发展环保“节水”设施,实行造纸废水循环利用的方法,排污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另外岳阳市巴陵石化启动实施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和升级转型发展项目,这个项目是湖南省十大产业项目之一,湖南省和中国石化“双重点”工程项目,将带动长江下游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目的建成,既要发展经济,还得抓好工厂的环保减排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监管下,各项工作在有序进行。
如今通过治理,“湖映青山,水绕绿城”不再是梦,是岳阳市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真实体会,人和动物的环境都得到了较大改善。以前洞庭湖难得一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已经成了“江豚湾”(即原先的华龙码头)的一景,一江碧水、绿草茵茵、还有麋鹿在湿地奔跑,、2022年底,近40万只越冬水鸟在东洞庭湖栖息成为湖区最壮观的美景。
如今,洞庭湖上两座大桥横跨两岸,从桥上穿过,将长江干堤与洞庭湖堤防系统的美景尽收眼底,两岸堤顶道路,又打造成了集防洪、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马拉松综合型赛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相得益彰,这就是现在整个湖区的真实自然景色。
4月4日,由岳阳市委网信办主办的“好评中国·走进湖南”主题宣传活动,在岳阳市“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展陈馆启幕。20多家央媒、省内外媒体,以及来自全国各单位的30多名网评作者参与,岳阳的“五年蝶变”让众多媒体记者们,赞叹不已。
虽然成绩有了一些,但未来的道路并不轻松,岳阳人民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守护好一江碧水”是我们永远为之努力的目标,这是岳阳人民上交国家,上交人民的一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