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机构、媒体、包括学校自己,都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需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确实没有错。
可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极端叛逆的孩子?何为极端叛逆?我不想把那些刺目的文字写进我的文章里,网络上很多很多让人痛心的事件这里不写也罢。
按说,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关注、用心。从小到大,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为孩子可谓马不停蹄,上完这个上那个,上班的送下孩子去上班,下了班就去接孩子,真心累。陪着写作业,检查作业,什么也不让干,就学习就行了,这么简单的要求,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熊孩子?
远的不说,就想想自己身边,有没有作业拖沓,怎么说也不听的?有没有因为父母管教多了跟父母干架的?有没有背着父母抽烟喝酒的?。。。。。。肯定各种情况都有,可是,怪父母吗?怪孩子吗?
易中天说父母不是导师,管教不了孩子,只能是监护人,做样子给孩子学。
家庭,本应该是个充满温馨感和爱的地方,是每个人在外累了的港湾,就像是加油站。在家里,应该是讲爱的地方,用爱感化和熏陶孩子的情操、心性,然而现在父母都是助教,监督、管教孩子作业学习多过关心他们内心情感需求。家长应该教孩子的不是学习,而是教孩子学会用爱关心关注帮助他人,一个有爱的眼中能有别人的孩子,他不会放任自己漠视老师不听讲,不会放任自己不努力成为更好的人,如果他尽力了,还是没考好,那么也不应该被斥责讥讽,而应该鼓励他寻找自己的特长用以生计。
家长过分管教孩子是因为焦虑,生存压力导致的焦虑,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所以目前富裕家庭的孩子就叛逆的没有那么惨痛,因为他们的焦虑相对小一些,对孩子的渴望没有那么强烈;盲目比较带来的焦虑,看到人家孩子学习好就得自己家孩子也得好不好就各种语言、办法都用上,就为了逼孩子优秀,却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甚至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孩子一无是处;学校老师的不断提醒导致的焦虑,就怕自己孩子让老师点名或者不待见自己脸上无光不说孩子在学校受委屈。
总之,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把孩子当成了机器,学习的机器,只要他们学习,照着家长老师期望的样子发展就是对的,这让我想起电影《小王子》里面的那个小女孩被商人抓住捆绑在一张桌子前被逼机械学习的样子。
孩子是个“人”,他的成长除了生存技能的硬性需求,还有更重要的人格情感心理需求,既然有两种需求,那就得分工合作,家庭来让孩子得到情感的富足而不是回家像回了第二个学校,学校是孩子学习道路上的权威,就应该继续扮演权威的角色秉承“传道受业解惑”的功能,而不是反过来做家庭教育的辅助。
家长在教育上的能力不可能像个别家长那样优秀,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就让所有家长向个别家长看齐非把自己孩子教育进清华北大,否则就是父母失职,这是极其不合理的心理灌输,最后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成了对立。然而每个家长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天生富足的,应该被教的是父母要合理爱孩子,不能不管,也不能溺爱,让孩子身心正常发育,他不会那么容易叛逆的。
有家庭关爱的人,不会失去人生的方向,“家庭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心中充满爱和责任的去学校这个大的规则熔炉里接受锤炼,因为有爱的滋养,他们会更坚强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