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为什么拒绝年薪80万的工作?
作者:钟二毛
1
昨晚10点,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告诉我,我的新书、长篇小说《小浮世》,可以在当当网买到了。
收到这条微信,我呆了十几秒钟。有一种微微的自我感动在心中涌动。
2003年,我26岁,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随后,又陆续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一部中篇小说集,还有一部专栏随笔集和一部诗文集。有的长篇小说,正在拍电视剧。有的短篇小说,正在筹拍商业大片。——按理,作为一个“老司机”,出书这件小事,早已不值得激动了。
但我手心还是有点发潮。像16岁那年,月光下准备去牵一个白裙子姑娘的小手那样,手心发潮。
2
我从来没想到过自己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能走得这么远。
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写作这方面,是没有天分的。
有两个故事作证:
第一个故事。
初中的时候,我特别热爱写作文。作文题一布置下来,基本上什么课都不想上了,就是想构思作文。礼拜天,站在新华书店里,望着玻璃柜里的古典小说封皮发呆,结合老人讲过的故事,想象书里的内容大致会是怎样。是的,那时候,书店是不开架的。这就是所谓的“阅读”。
我这一辈子都记得那个叫李平西的语文老师。多少年对他恨之入骨。因为他从来不正眼看一篇我的作文。他认为我的作文洋洋洒洒,但离题万里,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写文章。
无比灰暗的初中三年。夏天,把作文本丢到河里;冬天,把作文本扔到炭火上。这是经常的事。
第二个故事。
2003年,中国网络文学蓬勃之年。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火遍中国。那年,我26岁,无意中闯入新浪网的论坛,看到了所谓的网络文学。“这玩意我也可以写。”就是这么一个直觉,我休假20天写了第一个长篇小说。写完后,每天一个章节,挂到网上。火了!一个月下来,点击率600多万。很快,出版商把它变成铅字、印成书。
悲剧却开始了!网上那么火的小说,在书架上无人问津,没有人愿意掏钱买。网上火,不代表就是好。
这瓢冷水,打击力度之大,不亚于被语文老师蔑视的初中三年。
没戏,钟二毛,你丫根本就不是写作这块料!
3
小镇青年就是倔。这个倔,不是不信、不服,而是就是热爱、就是喜欢。
是,我没天分、不是这块料,但我就是喜欢写作,你又怎么着!
难道上天会派人来收我的笔、捆我的手?
喜欢,就继续呗。
很重要的一个提示:这个“继续”,不是傻乎乎继续蒙头写,更多的是思考。当事情毫无进展时,停下来思考很重要。
为什么我不是这块料?差距在哪里?
为什么网上600万点击率,网下无人问津?
分析、学习、琢磨。
停下来,也是一种“继续”。
2003年到2009年,停笔6年。那6年,读的书真多啊。经典的,我读,畅销的,我也读,我还分析“套路”。
2009年4月28日,神一般的日子。上帝突然召唤我:“钟二毛,你继续写啊。”于是我写,从短篇小说开始。都说对于一个新手,纯文学发表比登天还难,我倒很容易,很快发表,很快就有小说被转载。随后,201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我们的怕与爱》,讲四个八零后青年迎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搭上当年热点话题,火过一阵;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小中产》,独创一个名词“小中产”,新书上市消息发布后一周内,34家影视机构洽谈影视版权;2015年出版精选短篇小说集《旧天堂》,8个短故事卖出4个电影版权;2015年,《小中产》修订版出版,故事更完整、紧凑......2016年6月,我发起一个“10人密室创作之旅”,说白了就是开一个讲故事、写小说的培训班。消息一公布,12小时之内,10人招满。
今年9月8日,我将坐进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室里,手托腮帮子,学习如何将文字转换成影像,让自己的写作走得更远、更广。至于各种诱惑,干脆拒绝。(如下图)
一条道走了这么远,再岔开一个口子,貌似新机会、新尝试、轻轻松松有肉吃,其实不!划!算!
这个世界不缺机会,缺放弃机会的勇气和智慧。
4
回顾自己,不是吹牛皮,而是想说: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出门遇贵人、伯乐死死缠绕在身边。
这都是幸运的。
甚至,我们会遭遇打压、嘲讽。
所以,对于很多道路,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把握自己能走多远的。
这,很正常。
正常归正常。正常之外有异常。“异常”就是,有的人就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瞎子婆一样,一路低头走下去。
低头走,很重要。它暗含了两个意思:第一,心无旁骛;第二,思考、琢磨。
低头走,不要东张西望。道路,在道路的尽头。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