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分身术训练营第二课的内容,上一课主要讲了积极主动在语言中的应用,这次针对的积极主动在情绪中的应用。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各种各样负面情绪的影响,被强烈情绪驱使,做出冲动的行为,负面情绪会消耗我们的能量,导致各种负面情况的发生,所以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学会避免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看似可笑的“踢猫效应”却是现实中时时都在上演的负面情绪的循环,既然学习了分身术,我们就应该跳出来,让自己分身,觉察情绪的产生,让理性回归,避免负面情绪的恶性传播。
小我究竟是什么
既然情绪如此难以控制,造成的影响如此恶劣,那我们就深入剖析一下。
小我是基于恐惧形成的自我,我和小我之间永远没有办法分开,小我慢慢扩张,一开始跟跟小狗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拿各种各样的不安全感去喂养它,各种各样负面的情绪会让小我会自我强化。
小狗慢慢成长,慢慢会和自我一样大,但是越来越大,任何一次推卸责任,简化思考,逃避现实,小我都会长大,如果喂养的足够多,它会生长的比大象还大,那个时候,它不发作还好,一旦大象奔跑起来,我们就完全无法控制它,即便是很小的失望,都会让大象疯狂的大发脾气。
小我的特点是,大狗咬小狗,别人的情绪很难咬到理性的自己,负面的情绪特别愿意去攻击你的小狗,因为小狗就是被负面情绪,不安全感喂养大的。
只要负面环境一出现,大象就会非常敏锐地觉察到,立刻有所反应,在刺激与回应之间没有选择,有些人一点就炸,情绪随时可能会爆发,就是这种情况。
应对情绪,分身术的法则是:
静观其变
所以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着急,因为大象比理性自我快6秒钟,如果没有控制好这6秒钟,很有可能大象就奔跑起来了,也就收不住自己了。
扩展阅读:《不抱怨的世界》
常见情绪
情绪分有益和无益的,常见如下:
情绪的本质是能量,发火之后感觉到累,就是因为能量消耗了,能量是有方向的,能量的方向和理性自我的方向是相反的,就会特别不舒服,也就是内耗。
判断一个人是否幸福,不是看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看他的情绪是否产生内耗。
情绪处理的流程
有了负面情绪,不能放任不理,我们需要处理它,易仁永澄老师给出了情绪处理的流程:
第一步是觉察,具体方法:
随手拿起身边的物体,看着它,把它当作自己的小我,对他说:XXX,你是我的小我,我看见了你,我感受到了你的情绪,你有什么可以跟我说说看。
倾听和理解后续训练营再讲,现在直接到第4步:调整,调整基于的核心观点是:
任何负面情绪的背后都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
任何行为背后也都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
经历是包袱还是财富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情绪也是一样的,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它。
- 愤怒:能量特别高,会造成巨大伤害。换个方向,它会给你力量,改变不能接受的情况。
- 失望:经常是领导对下属,或者自己对自己失望。换个方向,失望分为两种,一是对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好;二是对他人,企图控制他人,但是失败了。所以,遇到失望的时候,先判断是对谁,如果是对自己,就问自己既然不能接受当下的自己,那你觉得你要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如果是对他人,那就问自己,你为什么一定要控制别人,为什么要让所有人和你一样,这个世界是多彩多样的,为什么一定要让别人和你完全相同呢?
- 焦虑:找不到方向,找不到目标,感觉所有事儿都不好了,飘飘忽忽,它指向未来,让你不知道该做什么,静不下心,不知道怎么了。换个方向,它告诉了你你所面对的事情特别重要,需要格外关注与照顾。其次,焦虑还说明一点,就是你拥有的能力不够了,你需要抓紧时间提升能力了,你的资源不够了,需要赶紧找寻资源。
- 失落:失去价值以后情感的宣泄,失落感,小到丢了一支笔,大到断了一个胳膊,失去一个亲人。换个方向,它告诉你,要从失去中,获得智慧,珍惜你所拥有的,它帮助你反思,什么才是需要珍惜的。
- 痛苦:谁痛苦,谁改变,既然痛苦,为什么还不改变。换个角度,痛苦还不改变,一定有利益,因为某种利益,所以才付出了痛苦的代价,它帮助你思考是不是应该让你的人生升级了。
- 纠结:大多是年轻小伙伴,遇到选择,不知道该怎么办,它说明你的价值观的不清楚,感觉各种选择都重要。换个方向,你需要澄清内心对价值的判断,澄清自己的定位。
- 委屈:委屈是无法表达愤怒时产生的感觉,只能忍着,委屈是小孩子对父母的情绪投射到现在了,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不正确的指责或待遇。换个方向:它告诉你,你需要成长了,你要肩负起责任了。
- 后悔:后悔说明你不能直面现实,它告诉你,你已经得不到最好的结果了。换个方向,那下一次你的改进方向是什么呢?
- 压力:压力是因为之前的准备不足,有3个选择,要么承载它,要么等一等,要么退一步,重新准备。换个方向,压力会让你弹到更高,你正生活在恐慌区中,说明你要升级了。
扩展阅读:《重塑心灵》
觉察的四个阶段
- 不知不觉
- 后知后觉
- 当知当觉
- 先知先觉
分身术就是用来提高觉察的层次的,从不知不觉到后知后觉。
在后知后觉阶段,我们经常会被情绪困扰,因为认知已经跟上了,但是行动跟不上,所以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有这样的状态:明明是知道的,可就是做不到,因为知道和做到之间是本质的差别,是后知后觉与当知当觉的差别,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修行才能到这个阶段。
这个时候就是能力不够,我们要心甘情愿地告诉自己:
我就处在后知后觉的阶段,这就是我的现实,我要直面这个现实,因为通过刻意训练,我会渐渐进入到当知当觉。
至于先知先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先知先觉,重点在于,你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知道自己究竟可以干什么:
过马路的时候,我们知道要先左右看有没有车子;吃饭喝汤时,我们知道要先吹一吹,走路的时候我们不要考虑就知道要先迈哪一条腿。
所以我们不能被小我所束缚,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先知先觉。
扩展阅读:《心经》
附:自我觉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