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前,我在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 《43天持续写作召集令》
在同一天,我将一位发小强行拉进了这个队伍。
发小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县城的一个工厂里面上班,真正的朝九晚五,日复一日,每天干着同样的工作。
这段时间由于我在家里,他每天晚上都来串门,看见我每天都在写文章,偶尔也帮我评鉴一下哪里写的不好,好几次,我对他说「你也写呗」,他总是羞涩的说「不行不行,都好几年没写过了」,但是我从他给我点评文章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我拉他进群,没通知他。只是告诉他,每天下班来我家,写不完3000字不准走。
从那天开始,他下午4点半下班,吃完饭,6点到我家。然后两人就在我的房间里,我啪啦啪啦的敲着代码,他静静的写他的文章,写完就回家睡觉。
我清楚的记得,第一篇,他写了5个多小时,从下午6点一直写到快12点。
后来慢慢的,4个小时,3个小时,越来越短。
文章也从开始的流水账,到后来的看的过眼,慢慢的愈发有水准。
以前,他写完发给我,我会瞟一眼,不作声,因为读不下去。后来,我会告诉他哪里可以改进一点,但是写的还是不尽如人意。
就在今天晚上,他写完后,照例将文章链接发给我,我也照例打开,一目十行的扫了一遍,不知为什么,这次看完,我心中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点开了他的文章,再次阅读了起来。
看完,我深呼吸了一口气,告诉他「把你的文章给那几个专题投稿吧」。
我也忽然间想到池建强老师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
有些作者虽然写作技巧上稍微欠缺一点,但他/她是能够生产璞玉的人,无论如何,那是块玉,只要稍加打磨,璞玉就能变成宝石并流光溢彩。即使没有这些技巧,他们也比那些只能生产沙砾的作者强多了,沙砾再打磨,最多也只能变成一块好看的石头啊。至于生产垃圾的作者,不谈也罢。
我明白了,就在今晚,璞玉已成。
就在我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文章在简书上的投稿被好几个专题录取。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璞玉初成的光彩。
其实,我不得不承认,写了这么多天,牺牲了如此多的“脑细胞”,我还是一直以为写作真的只是一种“表达”,而不是什么所谓的“沟通”。直到今天之后……
1.通常我写的一些东西是思考自己,反思自己的
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我加入了一个很牛、很给力的群体,一个成员每天都会为“3000字写作”而奋斗的群体。
为了“3000字”这个神圣的目标,我会向个小学生一样严苛的执行这个日常任务,不多写一个字也不少写几个字。假使真的写无可写,我甚至会再写一个不那么走心的,很随性的小短文。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嫌弃自己之前的那些“流水作业”,嫌弃没有一丝一毫作用的“低级趣味”。并慢慢的一日只炼一剑,不在乎“剑”的长短,宽窄,反正怎么砍自己疼就怎么造。这可能是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欠练”的缘故吧。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睡得太多,落后太多,太闭塞,太懒惰,太麻木。这些确实真切的“自我”感受,一直像一座城一样包围着我,同时也以另一种方式保护着我。直到那么一天,我于不知不觉之中开始自我更迭,时而日夜兼程,时而短暂停歇。
我会买上一本他人看来不知所谓的书,一个人静静的看完。同样也会为了看个什么演讲后知后觉的跨了年。我买了之前一辈子都没有达到的购书量,什么纸质的,电子的。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即使是现在。
但那又怎样,我确确实实的感受到,我起床更早了,骑行更快了,思维更活跃了。我的世界开始慢慢多了一个维度——时间的维度。
2.虽然开始真没怎么想过“别人看过之后的感受”
在进入组织之前,我无意间看了一位同学写的一篇关于《七月与安生》的影评,因为这个影评,我还真就花了一晚上的时间,专门看了一下这部片子。看来沟通与写作的种子也就这般悄无声息的跟了我吧。
反正在之后的写作过程中,我也没有太多在意“关于别人看过之后的感受”,我就是写啊,写啊,其间也曾迷茫过、苦恼过,也曾开心过、惊喜过。
迷茫我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苦恼我到底为什么要这般坚持?
开心第一次写的东西被党同学发到了公众号。
惊喜姐姐姐夫们发的一大波红包、赞赏!
这种种的变化,导致我和过去的一些好同学因此而闹得不是很愉快,又与另外一些伙伴们玩得更嗨。
我也只能暗叹世事无常,光阴造化。并渐渐把写东西这件事当成的另外一种形势的日记,日省,不断地鼓励着自己,安慰着自己。
3.确实有那么几个人静静在看着!
说说看我写东西的这些人吧。他们无形的分成了两种形势,即公众号与简书。但真实说来,给过评语的大概是这么几个人吧。
党同学——第一个说我更擅长流水作业的好同学……^_^
马同学——我终于知道我竟有写作散文这种神奇文式的天赋。
惠同学——吝惜红包的他,静静的喜欢了一篇,又批评了一篇。
二姐和姐夫——水分太大,我不多做解释。
还有最后一个,叫我“小司机”的“老司机”同志。他从我写简书第一天起,就成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个粉丝。
4.老司机的启示
李老师讲写作课的时候,说写作不是表达而是沟通!甚少收到反馈的我也还是没有多大的变化!我也并不认为我对“写作”的定义更低等亦或是更没有水平。只因我还不曾真真切切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即——为什么写作不是表达,而是沟通。
过去的我明明一直都在“表达”啊,我也一直没有和谁沟通一下的渴望。难道不沟通只表达就不能写东西了么?不能写出更好的东西么?这些我也搞不太清楚。
其实我一直都认为把自己写的东西发网上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万维钢说的公式很给力。
这个公式讲到,当N——也就是人的数量,趋向于正无穷时,有限的时间除以无限的信息,结果是零。我对这个公式深信不疑,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在它对我而言却不是0了。哪怕现在这个N还只是一个小于10的简单数字。
不管我承不承认,我写的这些东西确确实实传播出去了。那是一个个于我之外的“世界”,它们有自己的运行轨迹,也有自己的规则。它们诞生了一个个不同于“你”的看法。
通过今天下午的某些经历,我终于真切感受到于我之外的,不一样的“自主世界”。他们可能不太喜欢你所喜欢的一些东西,亦或是你喜欢的那些作品,但这又确实是他的真实想法。
我也第一次从他人的口中听到关于“喜欢”与“不喜欢”的别样定义。我真的很“感动”吧,和他握了握手,算是对“新世界”的亲切问候。
我也对上面的这个公式有了新的认识:
也许,在虚拟的互联网络,这个公式确实受用,就像你可能不会过分在意评论区的那些喜欢亦或是不喜欢。
因为虚拟的互联网络总是让我有种难以名状的虚拟感。但此刻,一个人就这般真真切切的站在你的面前说:“这就是我所喜欢的。“
我更多地是感激涕零吧。
我也终于知道,这才是沟通的真实含义吧!——虽然我也真的讲不太清楚这种感觉!
--------------------------------------------------------------------------------------------------------------------
写在最后,我庆幸自己当时不由分说的拉他进入这个群。
也为他当初没有拒绝而感到高兴。
这算是今天的小确幸吧,拉着朋友一起进步。
看文章的你,有没有考虑也开始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