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去了,下一个重要的节日当然就是元宵节。元宵节常常会提到说汉文帝确定时间,但是和春节一样,其实它的起源是非常早的,就是我们发现包括春节和元宵节,甚至任何一个节日,就传统的节日都不是人为规定的。
其实都是在漫长的甚至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慢慢固定下来的。这其实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特点,不是人为规定。
元宵节最重要的就是观灯,赏灯。赏花灯是热热闹闹的,中国人过节都是热热闹闹的。元宵节的是特定文化产物。文化产物,文化习俗,文化观念。文化产物如汤圆,这个节日不叫汤圆节叫元宵节。同样是这样差不多的一个东西,其实在中国的南方北方名字还不一样。北方的叫元宵;南方叫汤圆。那我们现在去区分说,元宵是怎么做的?汤圆是怎么做的?馅料有什么不同?等等。人们会去辩论,那是因为这个文化的成员对元宵非常的了解。
对于外国人留学生,不是华人,就不能理解元宵/汤圆争辩的意义。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他觉得汤圆也好?元宵也好?在他看来,其实差别不大。当然,我们说从他的角度来讲,可能确实看起来这个争议好像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中国人来说,汤圆是汤圆,元宵是元宵。不管怎么说,那这又出现了一些因为空间所带来的一些差别。这个元宵节的时候;大家吵个不停,就开始说元宵应该怎么吃?汤圆怎么吃?你看不管是它的配料,它的口味,甚至他的做法等等,都有特定的规定。这些都上升到了一个文化的层面。
元宵节有看花灯习俗。于是有了传世的诗词,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写到: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你就会发现中国的花灯当然不是一个人看。
约上三五好友也好,约上我的意中人也好。总年轻人他们一起去看灯。
元宵节带有一种娱乐交际功能的一个文化节日。包括宋代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有类似的一些描述包括看灯的这样一个场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大家一起游乐玩赏这样的一个场景下,情感的表达和宣泄。元宵节是这样一个节日也就是说男女青年可以约会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