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18罗生门史---谁是末代吴王?
小武突然想起一事,从桌上拿起原来自己归整的夫差战斗年表(大事记),发现其中少列了不少事件。于是请八角先等一会儿,趁着自己现在还记得,连忙补充进去。
过了一会儿,《夫差年表大事记》基本补完,小武从头到尾看了几遍,不禁感慨道:“吴王夫差真是很努力的霸主啊!他几乎无年不战!要不就是在挖运河、搞后勤!”
图表25夫差年表大事记
八角微笑道:“那他为什么会失败呢?”
小武憾然摇头道:“因为夫差实在是太努力了!他连续讨伐过越、楚、齐、宋、鲁、陈,还有其它无数小国!几辈子的事情,他一辈子就想完成!”
八角沉默了一会儿,捋了下胡须道:“有些事情也是很难说的。若没有‘失败者’夫差,也许再过个很多年、也不会有人想起来修造大运河。”
“比如说,大越国继承了吴国的一切,条件比起开拓者吴王夫差来说、要好得多了。但是自从勾践直到无疆,六代人没有丝毫寸进;反倒是输了一仗便被灭国,连战国七雄之名也没被排进去。”
小武想了想,又道:“为什么我从夫差口中知道的一些东西,跟史书上不一样呢?书上的有关内容说的都是含混不清,而且有诸多自相矛盾之处。”
八角微笑道:“比如说?”
小武道:“比如说,在艾陵之战、吴军击败齐军之后,有的史书说法是晋国军队趁机击败了吴军。还有的史书说法是,晋、吴双方没有开战,只是一起在黄池会盟聊天,并秀一下肌肉。”
“而且就算是‘秀肌肉’、和平比大小,也有史书说在黄池之盟上,是晋国国君第一个歃血的,却不是吴王夫差。”
八角捻须大笑道:“不错,即使在春秋、公羊、左传、战国策这些经典之中,这些事情也都是历史悬案,记载破绽百出!”
“甚至即使在公认比较客观的《史记》中,依然是不清不楚、自相矛盾。你可知道这是为何?”
小武老老实实道:“我就是因为搞不明白,所以才问你的。”
八角又大笑道:“因为当事一方的吴国史书完全被越王勾践的军队所焚毁了。那这些事情的真相,就只能从当事的另一方,比如越国史、齐国史、楚国史、晋国史、宋国史、鲁国史中间去找了。
小武恍然大悟道:“这些国家、各有各的立场,而且出于厉害关系、以及面子问题,所以一家的记载一个样。”
八角捻须点头道:“司马迁也曾收集了很多不同来源的春秋史书,但是想必他自己也被看糊涂了。因为如果各国的史书记载不同,他又如何去判断哪家的记载是正确的呢?
小武老实道:“在这种情况下,太史公也是没有办法可想的。”
八角道:“不错。在实在无从分辨和证实之时,司马迁只能使用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写实。”
小武诧异道:“什么叫‘写实’?”
八角解释道:“就是说,司马迁在写《齐世家》的时候,就假定齐国史书里面的记载为真相;而写《晋世家》之时,就用晋国史里的记载作为真相;《楚世家》、《越世家》都是如此。然后你就看到了《史记》里面的诸多自相矛盾之处。”
小武大悟道:“原来是这样!我到现在才明白,如果齐史、晋史、楚史、越史记载不同的话,就连太史公也不能毫无凭据的断定到底谁对谁错!”
停了一会,小武突然又道:“可是这种‘写实’,我觉得非但不能写实,反而让事情更为偏离真相!因为每个国家的史书都会选对自己有利的来写。”
八角微笑道:“你终于明白了?尤其是当一些国家曾吃过吴国苦头的话,自然要在记载中适当歪曲一下,把自己国家的情况写得多少有面子一些。”
“反正吴国、包括它的史书已经完全消失,再也没人来对质以前发生的事情真相了。”
小武嘿嘿笑道:“同一件事情,一家的说法一个样---那么这种史书岂不是‘罗生门’了?”
八角大笑道:“史书虽然都自我标榜为‘客观’,但其实没有一家不主观的。只是,当一个国家史官在修改跟另一个国家互动历史的时候,在旁围观的第三国、第四国却不一定肯修改自己的记载。”
“因为他们不用顾忌别人的感受,倒是可以照实记录的。只不过很多事件掺杂在了一起,每件事情都可能发生---有的国家改,而有的国家不改。”
“这样事情一多的话,就可能出现不论在哪一国的记载中,都是有改过的,也有没改过的;但是各不相同,于是就都混在一起了。而且这些半真半假的事情串在一起,还会破坏各件事情的相互逻辑。如此,一般人便再也无法从他们看到的史书中还原出真相了。”
小武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道:“就连太史公也已澄清不了完全的真相!我们也就只好由它去了。”
八角瞪眼道:“你明白就好。记住:无论当年的吴国有多强,可是最后被灭了。并且连带历史真相已经被毁去,永远无法完全复原。”
“这就给了世人一个教训:强大之路异常艰辛,不能仅仅依仗一时的武力优势,过于勇猛精进。一定要稳扎稳打,千万不能彻底失败。否则的话,你曾经的仇敌甚至会篡改你的历史!并将一切屎盆子扣你头上,因为你反正无法辩解了。”
小武连连点头,叹道:“这真是一个极为深刻的教训啊!”
八角道:“古语云:‘强极反辱’,不可不察也。”
小武出神了半晌,又叹息道:“不错。不到最后一天自杀,曾经的天下霸主夫差从来没有想到过---他竟然是末代吴王!然后,吴国就没有然后了……”
八角突然诡异地一笑,道:“你说‘末代吴王’?恐怕不是夫差吧?”
小武大为惊讶,忙道:“夫差之后,还有谁?”
八角笑道:“还有夫概。”
小武愣了半响,道:“这时候夫概还没死啊?当年他归国自立为吴王,结果军队被追来的吴王阖闾打垮,然后跑路去了宋国。”
“但好像听说,夫概又投奔楚国去了。再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能否给我说说?”
八角点头道:“可以。不过要说夫概的话,先得交代两句楚昭王。”
小武点了点头,道:“听说楚昭王韬光养晦,使得楚国从灭国边缘得以复兴,连孔子也赞誉他是个懂大道的人。”
八角点头道:“楚昭王确实有一点人所不及,就是‘宽恕别人的一切罪过,奖赏别人的一切功劳’!”
小武大奇道:“这不是和稀泥吗?”
八角微笑道:“但在楚国最虚弱的时候,这却是最佳的复原方法。”
“首先,几乎每一个楚臣都有罪在身。包括楚昭王自己,也曾面临敌军率先逃亡,几乎导致灭国。既然大家都罪无可罚,所以干脆全都不罚。”
“但为了提振大家的士气,凡是对楚国复原有一丁点儿功劳,都要奖励。反正楚国多位大夫旧族,几乎在柏举之战中一荡而空,正好重新洗牌。”
小武点点头道:“原来如此。能否具体说说?”
八角笑道:“当楚昭王逃难到郧国的时候,遇到先前楚平王冤杀的郧公斗成然的儿子。其中斗怀要替父报仇杀了他,不过斗怀的哥哥斗辛保护了他。最终,楚昭王同时封赏了这兄弟二人,认为二人的行为都值得表彰。”
“楚昭王的两个异母哥哥,子西和子期也都是功劳不小。郢都沦陷,楚昭王外逃后不知所踪;于是子西自称‘楚王’,收集溃散的楚国军政人员,以表示楚国尚在。后得知楚昭王躲在随国,便立即赶去与昭王汇合。”
“另外,当初吴军曾威逼曾侯交出楚昭王。当时子期挺身而出,要求冒充楚昭王,把自己交出去。虽然最终没这样执行,但是子期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所以子期后来被任为左尹。”
小武赞同道:“不错,楚昭王和两个异母兄长是很团结的,不然是根本坚持不到秦国来援的!”
八角点了点头,道:“过了几年,子西率领楚军配合秦军与吴军抗战,又主持了‘吴楚和谈’。所以郢都收复之后,子西被任为令尹。”
“但是当楚昭王加封王孙繇于的时候,子西轻蔑的对繇于说:‘我随便问你一座城,你知道有多高、多厚吗?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么城的大小,你就更加不知了,你什么都不知道,还敢坐这个位置?大王封你这个官,你就应该马上推辞掉!’”
“不过王孙繇于还是领了封,因为当楚昭王逃亡到云梦泽遇到强盗之时,是他挺身替主挡了一戈;当时就伤重昏死过去,也算是功劳不小的。”
“另外一直随着楚昭王逃亡的乐师钟建,一直负责背着楚昭王的妹妹季芈,此时也得以娶到季芈,当了下大夫。”
小武笑道:“好吧,患难相助的都有封赏。而我记得、当时是随国隐藏了楚昭王,对吧?那又怎么感谢他呢?”
八角哂笑道:“当时,伍子胥认为随国乃是同姓国家,不会包庇楚王;所以相信楚昭王早已离开了随国,跟囊瓦一样、转道逃去郑国了。伍子胥因此杀向了郑国,并且拆了昭关。”
“后来脱险以后,楚昭王与曾侯发誓永不侵犯,并掷白璧于水为记。不过战国时期楚国并未守诺,还是消灭了曾国。”
小武奇道:“你说的到底是曾国还是随国……?”
八角解释道:“你有所不知,曾国即随国!”
“在周天子的册封鼎文中,都正式称随国之主为‘曾’侯。至于‘随’乃是地名,即今湖北随州,所以民间一般称曾侯为随侯。”
小武这才明白,点头道:“哦,原来如此。曾国虽小,却也是姬姓国家啊!”
八角笑道:“此来历渊源就镌刻在近年出土的中华一号国宝《曾侯乙编钟》上,很容易看到的。”
图表26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这才明白,又道:“我记得楚昭王又改娶了越国公主,是吧?”
八角点头道:“楚昭王原先的夫人被俘后、跟了阖闾三年。但阖闾去追剿夫概的时候走的急,没带上她。后来吴楚和谈的时候,无奈孙武子、伍子胥都是不管女人的人,所以不等楚昭王回来,夫人就自杀了。”
“越王允常得知此事后,便送来了自己的一个女儿(勾践之妹),给楚昭王续弦,并加强联盟。”
“另外,当楚昭王归来复国以后,觉得吴人曾经久住郢都,太熟悉这周边的地理,搞不好哪天再来偷袭。为了安全起见,楚国便迁了都,由‘鄢郢’迁往‘载郢’(纪南城)。”
小武点头道:“按照韬光养晦、休养生息之术,楚昭王内施仁恕之道,外则联越自保,好像很符合道家的学问。”
八角微笑道:“不错。尤其是封赏大夫蓝尹亹,更是极为难得。要知道楚昭王当时没法渡河,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而蓝尹亹当时就开船经过,却跟家人说:亡国之君,载他作甚!然后扬长而去了。导致楚昭王几乎死去,险些为吴兵所捉。”
小武笑道:“楚昭王岂不恨得他牙痒痒的?后来是捏着鼻子封赏了蓝尹亹?这也着实难得。”
八角大笑道:“所以这件事的影响很大。夫概先前在宋国游荡,穷极无聊、无家可归。后来听人说楚昭王不念旧恶,便尝试着给他写了一信。信中说如果没有自己,阖闾不会从楚国撤军,所以楚国最终复国、自己也有功劳。”
“没想到楚昭王居然认可了!于是将夫概也作为楚国复国有功之一员,封在棠溪(河南舞阳县)。自此,夫概自号棠溪氏,职业是铁匠,家人在棠溪以铸剑为业。”
“由于夫概自小、在吴国常观看炼剑炉、喜欢向工匠请教,故于兵器打造方面极有特长,此后棠溪一直以出产宝剑而闻名于世!”
图表27吴王夫概的棠溪宝剑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哈哈大笑道:“夫概也是脸皮够厚的,居然说自己对楚国有功?而楚昭王也居然接受了!”
八角笑道:“夫概其实肠子都已悔青了。当年,阖闾刚把他打跑,转头就与越国进行‘槜李之战’,结果受伤而死。”
“早知如此,如果他不是吴国叛徒的话,那么按吴国兄终弟及的传承制度,阖闾一死,作为弟弟的夫概就可以立刻接任吴王。而那个时候,乳臭未干的夫差又怎能跟久经沙场的叔爷爷夫概相争?”
小武喟叹道:“是啊。每个人都有梦想,而夫概的梦想就是想当吴王。但人就怕走错一步,这个事情,他一辈子也就只能在做梦的时候想想罢了。”
八角哈哈大笑,却道:“你还别说---夫概并不是完全没有了机会……”
“当越王勾践迫使夫差自杀、攻占了吴国的江南之后,已是花甲老人的夫概闻讯之时,第一个感觉竟是---‘天意’仍属自己!”
“于是乎夫概立即组织军队、纠集了吴国江北的残余势力,再次自称吴王,准备攻打北上的勾践、以图恢复吴国。”
小武越听越奇,道:“夫概倒也是长寿的。原来他才是末代吴王!”
八角大笑道:“夫概家族擅长打造兵器,此时将毕生积蓄的所有宝剑一股脑儿掏了出来,又飞快地武装了一队铁剑兵。”
“然而戏剧性的是,当吴王夫概与越王勾践最终两军对垒的时候,他选的地点不好。夫概的队伍刚刚排好阵列,正好遇到山洪暴发,于是部队立刻被洪水冲垮了。”
“于是白发苍苍的夫概只能悲叹一声、道‘天灭吴国’,便投水而死!之后他被葬于水边高处,至今河南泌阳还有夫概的‘吴王墓’存在。”
小武诧异道:“还有这等事啊?”
八角点头道:“夫概的后代改姓‘夫余氏’,为了躲开越人,一路向北、迁往了东北地区。约在秦朝之际,他们同吉林一带的当地人结合,产生了扶余(夫余)民族,并以长春为中心建国,这比附近的高句丽民族产生还要早许多年。”
“之后夫概还有一部分后代又辗转从东北迁去了朝鲜半岛,并在唐朝时形成了‘百济国’的王室---包括前面讲过的扶余济慈、扶余丰、扶余隆等人。”
小武更为惊讶道:“居然还有这等事情!这真是万万料想不到呀!”
八角一缕长髯,道:“今天就讲到这儿吧,军务课程就基本学完了。过些天再见了!”言罢,八角毫无征兆的倏忽就不见了。
小武一个人静静坐了许久,回想起吴王夫差的事迹,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忽然,小武诗兴大发,于是站了起来、几步走到了书桌之旁,提笔在纸上写下一首小词《水调歌头•吴王夫差舞剑》。
水调歌头•吴王夫差舞剑
小 武
大梦谁先醒?把酒问吴钩。滚滚长河北去,淮海听纵横。
意气鲸吞河洛,如火如荼如墨,虹霓干黄池。
会当凌绝壁,天堑凿穿行。
长相思,旧相忆,付瑶琴。王若有事,域外如何称不闻?
地有南北阻隔,国有断发文身,一水可混同。
风流归后世,越水照吴山。
(第三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