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卢梭

斯特林堡在《红房子》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作家阿尔维特屈从出版界巨人史密斯强加给他的选题,开始绞尽脑汁竭尽全力拼凑,因而“心如刀绞,难过异常”。最后,在饥饿与绝望中,他将全部的钱退回出版社,松了一口气,,躺在沙发上。

生活中,我们也不时面临阿尔维特这样的困境,被迫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然后身心煎熬,备受折磨。比如非上班时间接受工作任务,还要及时回复、完成;明明不合理的工作要求也要机械完成而对合理的方式置若罔闻;一份用于存底记录的工作简报要反复修改数十次以满足要求;因为你会而别人不学不会,自然而然归为你的事情,不得不熬夜加班;成绩排名不过零点几之差,本没有实质性区别,也要比个你高我低,“落后要挨骂”......

数字技术的普及,模糊了工作与私人领域,导致工作大量入侵私人空间;而数据化的评级美名其曰精细化管理,却束缚了人的主动自觉,扼杀自由的创造力。创造力是面向未来的能力,它要容错试错的空间,在反复失败中探索,而一定不是能“规范”管理出来的。就像有些人喜欢在家中安装摄像头监控自家孩子学习情况一样,现在的工作也极力想把员工按在座位上,延长时间,盯人战术,以保证权威性、服从性、整齐性。

一想到周一上班,又要面临工作上这样那样的“套子”,不禁意兴阑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