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要加深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反腐倡廉它是一个古老而长存、凝重而富于时代意义的话题。自从国家产生后,腐败就与人类政治文明相伴随,是造成历史上许多王朝和国家人亡政息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各国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背景,反腐倡廉的目标有所差别,但腐败仍然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考验。反观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表明,腐败导致人亡政息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再次翻看中国历史记载在中国古代,遏制腐败的一个手段就是重典反腐,甚至运用严刑酷法惩贪。如夏朝时定了“昏、墨、贼、杀”之刑,贪墨之官是要掉脑袋的;商朝凡是收受贿赂的贪官都被列在淫风中之“货”罪,要处以墨刑,即在贪官的额上或脸上刺字,以示羞辱;西周把官吏营私枉法、贪污受贿等列为“五过之疵”等等,无不是在穷尽手段去严厉打击和惩处腐败。在新中国也不例外,从建国之初到现在,反腐倡廉行动一直持续并坚持高压态势,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 年工作规划》、《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2013-2017年工作规划》、《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9-2023年工作规划》中就强调要“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和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
反腐倡廉无论是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还是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是党和国家保持风清正气的活水源头,是净化社会风气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
总之,通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断探索,我国反腐倡廉的理念得到了升华、反腐倡廉的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的模式在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制度反腐的模式。反腐倡廉要在思想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权力面前要有正确的心态,时刻提防思想的松懈;要扎紧制度的笼子,警钟长鸣,防微杜渐,自觉地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只有这样,才能远离腐败,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