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浪潮之巅,读书时间近半年(从2018年12月到2019年4月中旬),应该说这本书开始的部门并不合我的胃口,所以断断续续的读,加上工作比较忙,所以进展十分缓慢。今年4月重拾这本书,读了它的后半部分,才感受到它的魅力。
这本书的逻辑可以分为两条主线:①IT、互联网行业几十年来的兴衰史 ②潜在的规律
第一条主线
可以简化为 AT&T - IBM - 微软/Intel - 雅虎/思科 - google/fb,他们分别是电话 - PC - 操作系统/处理器 - 互联网/路由器 -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演变过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
雅虎开创了互联网向B端收费的盈利模式,降低了C端用户的使用成本。
思科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华为,低价策略+亚洲主战场,这是现在很多企业的经营策略。苹果、特斯拉、各种奢侈品都将代工厂设在了亚洲,降低成本。国内很多公司也将客服呼叫中心设在了二三四线城市,这是一个道理
第二条主线
摩尔定律:就是每过18个月,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电子产品,每过18个月价格会下降一半。可以说摩尔定律主导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首先,摩尔定律要实现,硬件制造厂商不得不加快研究速度,在上一代商品出来之后就立马着手下一代产品的研发。Intel的牙膏厂得名和这个定律有些关系
其次,摩尔定律促使计算机性能得以快速提升,而这为软件的升级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
安迪比尔定律(安迪——英特尔公司CEO安迪·格鲁夫、比尔——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
软件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这就逼迫消费者在使用一台计算机之后,由于软件性能的限制,不得不重新购买升级。这听起来一个阴谋,本来电子产品,就像白色家电一样,是耐用消费品,而安迪-比尔定律硬生生的让计算机和手机变成了快消品。
然而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几十年前,软件开发人员在编写程序时非常注意程序的大小,他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空间,而现在的软件开发人员,似乎越来越浪费了。人力成本的提高,为了编程人员的最大利用化和缩短编程时间,因此编程语言越来越易懂、好用,而编程语言越来越臃肿。
反摩尔定律:这一定律是由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提出的,“如果你反过来看摩尔定律,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十八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下降一半”。
这样子下去的话IT公司就很惨了,因为他们花了同样的劳动,却只得到十八个月之前营业额的一半。而反摩尔定律就是硬逼着硬件公司跟上摩尔定律的速度。
反摩尔定律也有积极作用,就是促进IT行业不断寻找质变,而非像传统行业更多的是量变,而且反摩尔定律对新兴的小公司也是有极大好处的,因为在新的浪潮到来之时,新兴小公司和大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
上面的3个定律就解释了为什么安卓手机越用越慢,用个1年半载就要换一个新的...过去是Intel+微软(安迪比尔),现在是高通+谷歌...,希望未来可以演变为华为+腾讯/阿里,为中国造点个赞...
70-20-10律: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为70%,行业第二的公司市场占有率为20%,而剩下的10%属于其余较小规模的公司。
这个定律在美国有明确反垄断法的国家是有效的,但在中国感觉有些区别,但也可以看到一些影子。曾经的百团大战,到美团、大众、糯米团的PK,最后成了美团一家独大,打车软件、共享单车、直播也同样。
当然还有一些行业存在另一种关系:比如电商,京东、淘宝天猫两强相争局面已经很久,拼多多、小红书、严选等一些新兴的电商在各自垂直细分领域也获得成功。
诺威格定律:当一家公司在某一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之后,这个公司将无法使市场占有率翻倍。
当一家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半之后,再继续去挖掘这个领域的市场可能效率就会很低,不值得去不断深入了。这个时候可以往与旧领域相关的新的领域寻求突破。
例如腾讯在社交领域做得足够大之后,开始做下沉,往小城市和B端发展。
选择与原有领域相关并且能够发挥原有优势的领域进行开拓,有成功的,当然也有大量失败的。
为什么会失败?书中给出了另一个定律:基因决定定律。
基因决定定律:每一家公司都有其独特的基因,基因可以表现在公司文化方面,也可以表现在人才方面,甚至是渠道等各方面。
这个定律在中国发生的很多,一个传统公司向往互联网转就那么容易吗?每一次公司内部的变革都会牵连很多中高层的既得利益。腾讯出产品、阿里出运营、联想出销售,这就是基因。
我的老东家(国内前10的软件公司)想做互联网电商类的产品,组建了近千人的团队,聘请了大批人才,但是就是学不到互联网公司的精髓——效率...
印象最深的几点:
第一
硅谷很难在中国复制,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大学:清华、北大、浙大等,也有所谓的中关村、上地、西二旗、清华科技园、软件科技园... 然而,很多有经验的工程师,最后都转为管理,我们已经习惯了“学而优则仕”的道理。很难有人耐下心思钻研技术。工程师和管理者的薪资差距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二
商业模式不应该过分复杂,雅虎虽然没有什么技术,但商业模式简单有效,所以在一段时间占上了浪潮之巅。而我的上上个老东家——一家互联网医疗初创公司,当时制定商业模式的时候,搞了好久,总想着把商业模式设立的多复杂,现在看来当时大家都很幼稚。
第三
还是雅虎,公司摊了很大的摊子,很少为了一个清晰的战略,也有没给其他公司设置足够高的壁垒。整个组织内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组织架构极其官僚,并缺少决策能力,因为没有清晰的权利划分,决策要么无法制定,要么错失良机。做产品,最怕定位不清晰。时下流行的增长黑客也是不管如何增长,先确定北极星指标。以前我还经历过不花钱,即要拉流量又要提高收入的项目经历,现在觉得很搞笑。
第四
如作者吴军所言:“人的商业知识和眼光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断地、有心地学习。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我认定这样一个规律,就是: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每一个人都应该看清楚浪潮,赶上浪潮,如此,便不枉此生。”
P.S.
如果写一本中国的浪潮之巅,我想应该包括:改革开放、中关村、四通、联想、用友/东软/中软、华为、中国黄页、巨人网络、网易/新浪/搜狐、天涯社区/校友录/博客和微博/人人网/开心网、当当/凡客、BATJTMD、乐视网、小米、瑞星/金山/奇虎360、中国电信/联通/移动、摩拜/OFO、旷世/商汤/科大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