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年,被金人打得四处逃跑、颠沛流离的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奔窜于江浙一带。当逃至浙江绍兴(古越州)后,朝廷开始进人正常运行,赵构感觉最苦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想要有所作为了。在这种心情下,1131年的新年,赵构下达诏书:“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在新年之际,启用吉祥年号。在治理有序的时代发布旨令,让浩荡的皇恩充霈寰宇。建炎五年可改为绍兴元年。”
从1131年到1162年,绍兴年号共用了32年。在这32年间,从绍兴二年(1132)到绍兴三十年(1160),共进行了10次科举考试。除绍兴八年到十二年是四年举行一次外,其余均是每三年举行一次。
绍兴十八年(1148)四月三日,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皇宫集英殿,高宗皇帝赵构端坐龙椅,亲自主持三年一次的进士科殿试考试。330名通过州试、省试的举子们面对皇帝的殿试策问纷纷挥笔作答,以期打动圣心,荣登状元之位。
三年一次的殿试策问,既是皇帝向举子征询治国大计的重要渠道,也是当时政治舆情的主要风向标。这一年的殿试策问重回“中兴之主”的论题,以“朕观自古中兴之主,莫如光武之盛。盖既取诸新室,又恢一代宏模,巍乎与髙祖相望,垂统皆二百祀。朕甚慕之”开头。但绍兴体制既定,中原恢复无望,策问就从追慕光武的话头自圆其说:“愿闻今日治道,何兴补可以起晋唐之陵夷,何驰骤可以接东汉之轨迹。”“夫既抑咸宫之锐,谢西域之质,则柔道所理,必有品章条贯,要兼创业守文之懿,视夏康、周宣犹有光焉。”
四月十七日,高宗皇帝在集英殿举行唱名仪式,“皇帝御集英殿唱名,赐状元王佐,以下及第出身、同出身,共三百三十人。”22岁的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王佐高中戊辰科状元(18岁的朱熹系同榜第五甲第九十人)。王佐与其他举子一样,在策论中将凡涉中兴语义的语言都知趣地指向绍兴和议与绍兴体制,并热烈地追捧道:“况陛下今日任用真儒,修明治具,足以铺张对天之宏休,扬厉无前之伟绩,则光武之治不足深羡。”他不仅把秦桧捧为“真儒”,更将绍兴中兴吹嘘得比光武中兴还了不起,得到了高宗的皇帝的高度认可。
科举唱名赐第之后,照例由朝廷出资(初为新科进士凑钱),新科进士自己编纂刊印了同榜及第进士名录。本次编纂的《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是至今保留最为完整的宋代《同年小录》,具有无可比拟的史料价值。《同年小录》这种体裁的史籍, 作为朝廷“设科取士”选官制度的产物,既是王朝体制的体现,也是士大夫人际关系的载体。从《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可以看出宋代科举考试完整而生动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个人和家庭通过科举实现身份的转换和地位的提升等,其所反映出的科举制度、社会流动、地域分布、同年关系等,都集中呈现着南宋初年的时代特色。
元代刘一清在《钱塘遗事》中,对两淮马裕家藏本《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考证,“宋时廷试,放榜唱名后,谒先圣先师,赴闻喜宴,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具书之,谓之《同年小录》。是科为绍兴戊辰,南渡后第七科也。所取凡三百三十人。又特奏名四百五十七人。其四百五十六人原本佚阙,《录》内仅存一人。首载前一年御笔手诏,次载策问及执事官姓名,又次载进士榜名,末乃载诸进士字号乡贯三代。后又有《附录》,记董德以下三十二人之事,而状元王佐等三人对策之语,亦载其略。”
通过《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我们不仅知道了王佐高中状元,也知道在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中,资州盘石县有三人同时考中了进士。他们分别是第五甲第二十一人雍有容、第三十四人魏宪、第一百三十四人张忠。《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对每一位进士都介绍了其字号、年龄、生日、籍贯、祖上三代等内容。
雍有容,字德裕,小名宝宝,小字陈宝,年二十三,四月初三日生。外氏曹,偏侍下,第万七,兄弟终鲜,一举,娶冯氏。曾祖格,祖彦,父时。本贯资州盘石县义合乡几德里,叔良臣为户。
魏宪,字昭度,小名道防,小字元老,年二十,八月初一日生。外氏张,具庆下,第景一,兄弟二人,四举,娶陈氏。曾祖文晏,故不仕;祖子高,故不仕;父骧,未仕。本贯资州盘石县义合乡几德里,祖为户。
张忠,字民望,小名龙宝,小字瑞老,年四十,【阙】月二十二日生。外氏刘,永感下,第保二,兄弟四人,三举,前娶裴氏,再娶冯氏。曾祖渐,故不仕;祖秉珪,故不仕;父汝舟,故不仕。本贯资州盘石县归都乡太清里,自为户。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也让我们知道南宋初年资州盘石县有义合乡、归都乡,有几德里、太清里。乡里制是宋朝施行的一种户籍制度,人们的籍贯往往包括州县乡里。一般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宋诗纪事》对雍有容有介绍,“有容,字德裕,资州盘石县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并收录其同题《富乐山》诗两首。其一:当时四海一皇叔(另一版本,“皇叔”为“刘备”),至此已堪悲失脚。出语翻为乐国想,是人止可偏方着。其二:大汉曾封隆准翁,闻道山河锦绣中。安能郁郁久居此,睥睨三秦日欲东。
富乐山位于巴西县东(今绵阳市游仙区),以高、广、秀、雅著称,被誉为“绵州第一山”。据传,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受益州牧刘璋之邀,自荆州入蜀。刘璋在富乐山宴请刘备,大家登高望远,看见蜀地的盛景,饮酒甚乐,于是将宴饮之处命名为富乐山。
令人遗憾的是,雍有容虽然最后升任汉州知州(今四川省广汉市),但因为贪赃枉法的事,被朝廷罢黜了。《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黜降官九》记载道,“孝宗淳熙八年十一月十四日,知汉州雍有容放罢,令潼川府路提刑司根勘,具案以间。以四川制置使陈岘,按其贪黩奸秽、不知廉耻故也。”
此事也直接导致抗金英雄岳飞的第三子岳霖,在淳熙十二年被降职一级。“辛卯,进呈命令、狱案籍三省事下诸州,有督促至十余而未报者。上曰:‘自今命令及狱案,不须行文催促,多则愈玩。只一季将上,择其怠惰者惩之,则自然不敢。’于是潼川运司以岳霖体究汉州雍有容在任不法事稽缓特降一官。”“十二年正月七日,岳霖特降一官。时霖任潼川漕,以体究汉州雍有容在任不法事稽缓,而有是命。”
据现代龚延明、祖慧合撰的《宋登科记考》记载,绍兴年间资州共有30人考中进士,除绍兴十八年的雍有容、魏宪、张忠外,其余27人分别如下。
绍兴五年:谢时举;绍兴八年:何元亮、黄清问、张汝弼、张康成、杨仁、杨辉、赵伯揆、刘丙、谢三俊;绍兴十二年:牟丙、黄邦直、陈颐、冯获、郑昂、钱俦、谢二连;绍兴二十一年:赵逵、李石、张元龙、赵伯聪、刘令孙;绍兴二十七年:李占、黄常、杨充;绍兴三十年:张安问、赵迪。
资中地方志的记载则稍有出入,《资县志》收录36人,《资州直隶州志》收录34人,《资中县续修资州志》收录33人。其中,《资县志》没有收录李石、赵伯聪、谢时举、杨仁、黄邦直、雍有容、魏宪,增录了王南中、陈伯牛、陈尧、谢敦、贾敦夫、何三才、张刚、何师中、贝骥、王诜、谢王俊、毕豫、张忠民。《资州直隶州志》没有收录杨仁,增录了毕豫、张刚、王诜、何三才、张忠民。《资中县续修资州志》没有收录杨仁、黄邦直,增录了毕豫、王诜、张安民、何三才、张刚。
另外,《资州直隶州志》和《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还记载了“绍兴中进士年分无考者”七人,分别是景进、景遇、景孝、景攸、景通、景任、景吉祥。据说,资中县城七贤街名称的来历,就与这七人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时间久远,不同史料对同一人的记载也有较大出入。以李石为例,《资县志》没有收录,《宋登科记考》记载的中举时间是绍兴二十一年,《资州直隶州志》和《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记载的中举时间为绍兴五年。
在这30余名资州绍兴进士中,最有名的当属绍兴二十一年辛未科状元赵逵,《宋史》卷三八一有传。其不附秦桧,中进士后签书剑南东川。二十五年,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权礼部员外郎,寻充普安郡王府教授。二十六年,除著作郎。二十七年,同知贡举,兼给事中,拜中书舍人。同年卒,年四十一。有《栖云集》三十卷,已佚。赵逵屡荐名士,刚正善文,有名于时。以文章似苏轼,高宗称之小东坡。赵逵曾说:“司马温公(即司马光)不近非礼之色,不取非礼之财,我虽不肖,但还能做到向他看齐”,其一生无愧于这个自我评价。
其他进士除李石等少数人有史料记载外,大都默默无闻,仅在《四川通志》和一些地方志书上录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