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诗词意象 成全诗意人生 ——《感受诗词意象美——古诗词四季意象赏析》前言
王传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开始,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宋词、元曲的兴起,拓宽了诗歌的样式,丰富了诗歌内容,使诗歌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悟,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对美好事物的咏吟,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在这个辛苦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情感,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的心灵。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袅袅升起,并与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路上朵朵小花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辛劳的农夫、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民百姓。
更重要的是诗歌教会了人们将心灵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沐春风而怡情;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感悟人生的珍贵;冬则踏雪寻梅,在凛冽的朔风中体味生命的顽强。
春花,夏蝉,秋叶,冬雪,分别只是一种风景吗?不,在诗人笔下,它们转变成为一个个意象,成为诗人感情的寄托。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一花一叶,一丘一壑,原本是安静的风景,在诗人眼中、心里、笔下,活跃起来,流动起来,寄托着人心诗情。
中国古代的那些美丽、伴随我们成长的诗句,从“举头望明月”到“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里面都有着一个核心元素,就是意象。不管是明月、啼鸟、菊花、飘雪,还是江水、夕阳、落叶、青松,千百年来,它们在自然中美丽着,也在中国的诗歌中绽放着。一代代的诗人传承着这些美丽的意象,传承着中国人的心声。他们是含蓄的、深沉的,或有所得,或有所失,从来不会大声地直接说——我喜、我悲、我愁,而是一定会把自己的情感托付给一个意象。这种意象的载体,通过心灵的息息相通,一直流传到今天。
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少年飞扬时,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岁月跌宕时,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徜徉……中国人是敏感的、多情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总会有那样一个关节点,我们品味人生,给心灵充电;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篇幅中,纵横千古,游历历代诗人丰满多彩的“诗心”,一日看不遍长安繁花,只能选择最好的景、最美的花、最迷人的意象、最深沉的意境,与大家分享。
一年四季,春草、夏风、秋月、冬雪,杨柳、鸣蝉、霜叶、寒梅……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美好事物,无一不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特定意义的意象。本书将具有某一意象的相关诗词整理出来,加以解析、探究,为大家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象美提供一把钥匙。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徜徉于古诗词的优美意象之中,含英咀华,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这些诗意,成全自己最美的人生。
(此书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龙远玲:
恩师的大作出版了。前言就如此之美!我很陶醉!陶醉于此文和对往事的回味。
记得离开母校和恩师的课堂后,有一次碰到老师,他第一句话就是“龙远玲,你还在坚持写作没?”我当时愣了好一会儿才回了句“我汗颜”。
一直厚爱的恩师立马洞悉事实,对我直言“你的确应该汗颜……”我脸红了好半天。
之后,想起参加工作后还收到老师寄来发表我诗歌的样刊,想起当初老师组织文学社让我和王春雷当社长,想起练笔本上那密密麻麻的批注和殷殷鼓励……才又拿起了蒙尘的笔。
可以说,没有恩师,就没有我对文学从蒙昧到清晰的热爱,没有王志文不时的灵感迸发,没有杨德记的洋洋洒洒……没有此次20周年同学会看到老师汇总的9401班作品发表目录时“我们班竟如此人才辈出”的自豪和惊觉。
如今,恩师年近古稀之际,尚笔耕不辍,又结硕果。我等作为恩师的学生,才刚不惑,精力充沛,经验足用,正是学习进步的大好时光,怎能怠惰?
一时有感,与诸君共勉。
张水龙:
远玲君所言极是!文学梦让我们在滚滚尘世中不迷茫!
感谢老师将诗词审美的钥匙授予我!《前言》是您作为资深学者的“研究心得”,对我是巨大的启发和鼓舞!我已收藏!在我倦怠时,读此文以此作为前进的动力!
李云凤:
您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要诗意的活着,沿途的风景很美!
曾芳芳:
我们要像王老师一样,要诗,也要远方!
(摘自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