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古训,闻鸡起舞,洒扫庭院,既是洋溢着浓厚生活气息的画卷,又是古圣先贤的克己修身之道。
日本是一个及其干净的国家,环境的卫生让人联想到这个国家人民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自己打扫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干净整齐的厨房和家居环境,不妨参考一下作者的方法。尤其是一同感受一下作者打扫时的感受。
每每打扫过后,我都会感到心情特别舒畅。
这感受需要被留意,这种美好的感受是让我们持续不断坚持下去的动力。打扫卫生在潜意识里是常常会被认为是下等的,又脏又累的活,如果不去体会其中的美好,又每天必须要做,那又如何把日子过成每个人都想要的诗与远方呢!?
如果房间里脏乱不堪,我做事的情绪也会变得马虎,烹饪随意不用心。
“因为孩子的存在,而把房间弄脏,就像下雨打雷等自然现象一样理所当然,一看到这种情况就火冒三丈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每天早上只要把房间整理恢复到自己想要的状态就行了。”要有一个总是保持干净的家,真的不是只有勤快就可以办到的。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首先确定一个地方,比如厨房或者卫生间,试着1个星期或10天内,每天打扫。如果习惯了这种舒服的感觉,再逐渐增加需要打扫的空间。
凌乱和整洁是反反复复存在的状况。家中的凌乱会使人烦躁,过分整洁有时也会不知不觉陷入强迫和拘谨。不被整洁束缚,不为凌乱骚扰,考验的是内心的自由度和空间。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定好规矩,日常化。
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收获的是一份安心,一份自在,一份美好。在舒适的环境里要留意积累自己这种美好的感受,而不是为了做而做,要留心内在与环境的连接。
“定下一个规则就好,确立一种意识,在尘污堆积前就进行清扫,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看来做任何事都应该如此,提前着手准备,保持事物的顺畅和流动。
“当我们把周围的一切变得井然有序,我们也把自己变得井然有序。外在的井然有序也是内在秩序的反映。”
要了解一个人,去看看他的家。深以为然。过去我很傲慢,认为家务事属于比较简单低级的劳动,自己的精力放在做家务上会觉得委屈。这种认识让我失去了生活的很多乐趣,现在我要细细品味烟火气,找回因为愚钝遗失的美好。
“结束一天所有的工作已是夜晚,最后还是一定要把厨房收拾干净了才去睡觉。每晚的打扫都有一种Reset 的感觉。”
最近开始观察自己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想过好一天并不是容易的事。计划被打乱,时间匮乏,精力不足,时常这一天过到晚上就是投降的状态,无力招架,精力旺盛时的一些很好的设想又没有实现,一天天下来,就难免沮丧,为什么我和我要的生活仿佛被次元壁分裂了?!
介绍几个作者的生活小妙招。
1.炉灶和抽油烟机,每天花两三分钟清除污垢,就可以一直保持清洁状态。
2.冰箱的清洁。放在白天,发现不干净马上顺手清洁一下。去除异味,杯子里装一些滴滤式咖啡冲泡后的咖啡渣放在冰箱里,很管用。
3.抹布的清洁。作者有两种抹布,一种是擦干餐具的,一种是擦干料理台的。用旧了再按照顺序当做清洁房间的杂巾,清扫玄关,阳台等,最后,每天清洗这些杂巾,夜里晾干。这就是作者善待生活中原本最卑微的清扫工具,因此,对生活中的更多食物,都有新的掌握和信心。
(这使我想起姥姥,她老人家总是把抹布洗的每一丝纹理都清清爽爽,再晾晒,当有邻居来时都夸奖姥姥干净,一个人把抹布都洗的一尘不染,散发着太阳香味的人,对生活是多么认真和热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