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触了家庭教育以来,一心想把这个理念惠及众人,但感觉阻力重重,学校领导只注重见效快的,可以提升自己的业绩,家长有的有抵触,有的有想法,但没时间,没精力,有的一些参与学习的,又没有持续力。昨天那名学生向我求助,帮助他的同时,我好像也找到了一条新的方向:“代理”家长。以前看过一个节目,有人收留了一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供他们衣食住行还有上学,我也曾心动过,看到学校有些学生没有家长的呵护和管教,让人既可怜又可气,可怜是因为他们缺少同龄孩子的关爱,有的家庭条件挺好,但没有父母在身边总是缺少什么。可气,是他们的有时行为举止实在是让人生气,说是有娘生没娘养,有点过,但有的学生真的是缺乏教养。以前我也“讨厌”这样的孩子,自从参加学习我对他们更多的是同情了,所以也经常和他们交流,其实他们本质也不坏,只是由于缺少关爱,就表现不好,有时是为了吸引注意力,也是为了表现欲。然后老师和学生再对他们冷言冷语,他们也就变本回厉,形成了恶性循环。
我也和学校领导提过,可不可以搞一些“心理辅导”的团体活动,但领导只是搞一些和政绩有关的事。而班主任只是抓成绩,而且还有老师私下进行“有偿补课”。所以我曾经想帮助一些孩子甚至是接到家里住,但考虑影响不好,收费容易让人说闲话,不收费,人家补课收费,你不收费,是傻呢还是“对比”呢?当然也有自己主观原因,经历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成长,如今又动起了这个念头,正好有学生住宿,我也得住校,有这个便利条件。有了方向心情也好多了,而且最近也看开了:有些事情并不以你的意识而改变,也并不是你想帮助人就可以帮助的,佛法也不度无缘之人呢,天雨不润无根之草,所以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影响多少就影响多少……
没有“欲望”,心里一下轻松了好多,想助人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同时放慢些节奏,审视一下自己走的方向有没有“跑偏”,多给自己一点学生、生活的空间。